李文亮医生去世,检测手段局限凸显,如何准确识别病人至关重要

原创:季媛媛39健康网2020-02-07 19:18:38

李文亮医生即使离去,他依然在用自己的生命给所有人敲响预警,我们也希望这次的“生命之哨”能被人重视、接受,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该心存侥幸,做好健康防护才是对已故者最好的慰藉

李文亮医生在一夜之间让全国人民铭记!

据财新记者报道,2月7日凌晨2点,最早预警“新冠肺炎”的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还在抢救。凌晨3点48分,武汉中心医院官微发出消息:我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对比我们深表痛惜和哀悼。

三个小时的心外按压,至少三个小时的ECMO,并没有创造奇迹。

◎ 武汉中心医院发布消息。/ 微博截图

在这之前,2月6日晚间23时25分,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布了一则推特:我们为李文亮医生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悲痛。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赞美他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做的工作。

◎ 世界卫生组织向李文亮医生的去世表示哀悼。/ WHO

一时间一片哗然。

从2月6日起截至目前,各大公众平台关于李文亮医生的悼念文章更是铺天盖地地涌现,他的离世消息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关注。

有人说,李文亮医生救了很多人,却没能救得了自己,这是最大的遗憾。其实,在李文亮医生离世后,我们在悼念他的同时,更该清醒地认识到:李文亮医生从确诊到去世仅仅只有六天的事实,也为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们再次敲了警钟。

1

离世的李文亮医生是谁?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通过李文亮医生的微博,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医生。

李文亮医生最近发布的一条微博是在2月1日:“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文末还配有一个小狗的表情。从这条微博可以看得出,李文亮医生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

◎李文亮医生最近一条微博:终于确诊了。/ 微博 @xiaolwl

在他发布的其他微博中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生活,爱追剧,爱节约,爱幽默的大男孩。

喜欢吃车厘子,于是,手动转发“抽50人,送一箱车厘子”的抽奖活动;喜欢吃橘子,于是,参与“吃橘子,你喜欢甜的还是酸的?”投票;喜欢旅游,于是,手动转发“免费体验三亚酒店吃喝玩乐”的抽奖活动;喜欢追剧,于是,带话题“#你最希望哪部剧出续集#庆余年”求更新,并在《庆余年》男主角祝福其早日康复的微博后再次表示喜欢看《庆余年》。


◎ 李文亮医生的微博。/ 微博 @xiaolwl

当然,面对繁重的医生工作,他也会时常简单抱怨“不相干”、“累死小爷了”、“讨厌门诊”,甚至发表“病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病人如初恋”的调侃。

◎ 李文亮医生的微博。/ 微博 @xiaolwl

所有的微博言论像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但也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从12月8日武汉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注定了和这场“战疫”一样不平凡,让人终身无法忘记。

39深呼吸在梳理后发现,李文亮医生从确诊到离世仅仅只有6天:

2020年1月10日,李文亮医生出现咳嗽的症状,11日出现发热症状,12日住院,经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多发感染。在住进ICU后,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未出结果,此后,他又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依旧为阴性。但其同事、父母均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症状,依次入院就诊。

2020年1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告,截至1月28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74例,重症病例1239例,累计死亡病例132例。两天后,李文亮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如果当时大家都重视这个事情,或许不会有今天的疫情暴发。”

2020年2月1日,李文亮医生发微博表示:“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终于确诊了。”

2020年2月7日,李文亮医生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李文亮医生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0年2月7日凌晨2点58分去世。

短短的6天时间,从生到死,实在让人惶恐。

2

从确诊到离世为何仅6天?现有检测手段局限凸显

在离世消息公布后,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在1月,虽然持续高烧不退,但两次核酸检测皆未确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这也成为影响李文亮医生乃至许多患者无法实现早期治疗的一大掣肘。

这样的现象并不在少数。此前,1月30日《人民日报》就曾报道,天津有患者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其原因为中间一次的核酸检测为阴性,核酸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如何准确识别病人至关重要。面对核酸检测出现的局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教授就曾直言:目前家庭聚集性病例发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起病隐匿,一次甚至多次核酸阴性,无任何临床症状,如采取家居留观的方式,必然造成疫情进一步蔓延,并强烈推荐以CT影像作为“新冠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

◎ 张笑春教授推荐使用CT。/ 微信截图

除了核酸检测会出现一批“假阴性”之外,2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武汉检测试剂数量仍然不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检测。

由此可见,很多人在做完CT影像之后,由于迟迟拿不到试剂盒,无法通过核酸检测,无法确诊也就难以收治。

广州某医院相关人士在其个人朋友圈也表示,“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应该用CT肺部扫描作为初筛,核算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有个时间差),同时核酸的结果同标本的采集有很大关系,首先要排除采标本的误差,但是肺部病变却可以在CT中早点发现。”

◎ 新冠肺炎患者CT表现。/ 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

正如,2月3日有网友发微博称:1月30日,父亲去中心医院感染科拍片打针,花了20个小时。1月31号,CT结果显示父亲双肺感染,分布磨玻璃影状态,医生确诊病毒性肺炎,但无检测盒,无法做最终新型肺炎确诊。目前身体越来越差,这几天还引发了糖尿病,今天早上突发脑梗。

在微博#肺炎患者求助#的超话中,像这样CT影像已经很明显,但由于拿不到试剂盒,而只能居家自行隔离的患者不在少数。

◎ 微博上的肺炎患者求助信息。/ 微博截图

除此之外,试剂盒的检测门槛较高,流程也较复杂。按照规定流程,试剂盒一般会被送往省级疾控中心,再由省级疾控中心下发。新型冠状病毒型肺炎属于一种新发传染病病毒,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传染病毒的甲类管理。为避免污染,检测至少要在达到生物安全二级的实验室里做,“可能大部分医院都没有”。

检测实验室里,要有负压设备,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实验室的洁净度、通风系统、消毒灭菌都有极高的要求。如果不具备条件去做检验,很可能会出现病毒泄漏的情况,实验室成了污染源。这就意味着基本只有三甲医院才能做相关检测,“小医院做不了”。

3

诊断难背后带来怎样的影响?武汉有大批患者未能及时收治

面对诊断难这一现实,疫情形势变得更为严峻,这也意味着,在武汉仍有大批患者可能会面临与李文亮医生同样的窘况: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这可能也是李文亮的离世所带来的一大重要讯息。

其实,这一现实在2月5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连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时就曾谈到,武汉当前面临两个“硬任务”:一是检测全部疑似病例,二是收治所有确诊。

◎ 2月5日深夜,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达命令,命令要求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确保一个都不放过。/ 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

但要想解决这两个“硬任务”并没有想象中容易。王辰表示,目前,武汉防疫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未能及时收治到医院中。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里居住,会造成社会和家庭进一步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检测方式主要还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虽然不同企业不同检测试剂的精准度参差不齐,但总体上检测能力在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呈阳性,而且核酸对于真实病例的检测率不过30%至50%,”王辰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较重的地区,有流行病学史、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被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 截至目前,共有6家企业研发的7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获批。/ 网络截图

由此,不难发现,无论是王辰院士对疫情的分析,还是李文亮医生从确诊到去世仅仅只有六天的事实,无不在为怀有侥幸心理的人们再次敲了警钟:对于疫情的防护,没有人可以掉以轻心,做好个人防护依旧至关重要。

在疫情还没完全控制的当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也建议,提高预防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特别是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抵抗病毒的能力较正常人低,更应该小心谨慎:

一方面,大众应该提高病毒预防意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和去过疫区的人接触。如需外出,务必佩戴口罩且外出回家后首先洗手。在家期间,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但也应注意保暖,避免其他流行性感冒的发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膳食,避免进食过度油腻或高热量的食物,保证每天必须摄入所需的水果和蔬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实在需要外出就诊的患者,在此期间应避免用手触碰口罩和眼睛,避免使用手机。回家之后,应按照正确的方法丢弃口罩,并立即洗手。就诊时所穿衣服可用高温消毒清洗,并放置于通风处。尽量减少陪同就诊的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正如现代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39深呼吸认为,李文亮医生即使离去,他依然在用自己的生命给所有人敲响预警,我们也希望这次的“生命之哨”能被人重视、接受,在疫情面前我们不该心存侥幸,做好健康防护才是对已故者最好的慰藉。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