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就有抑郁症是怎样的体验?

原创:季媛媛39健康网2018-05-06 00:22:26

一项针对514例抑郁症患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患者希望在症状、功能和生命质量上痊愈;而符合治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中,近50%患者感觉自己仍没有痊愈,抑郁症状改善并不意味着认知症状也会出现类似的改善。

“吃完药,走在路上,看见每个人都想笑着打招呼…”三个月后,再次见到小溪,她这么向我说到。

  天性乐观?性格外向?都不是…

  在三个月前,小溪整个人都是灰暗的…

  刚生完孩子的小溪跟我说,她生不如死。从怀孕到生产,她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不是说不爱自己的宝贝,恰恰是因为爱,她不得不独自承受。

  生完孩子后,小溪感觉整个人、整颗心都悬在半空,不是怕孩子磕着就是怕孩子碰着。只要孩子一哭,哪怕在拉屎,她都会飞奔而去。而且,心里总是胡思乱想:孩子以后上学怎么办?幼儿园频频出现事故,以后把孩子送去那样的地方,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人贩子真多,孩子被拐走怎么办,被拐走没饭吃还让乞讨怎么办?做妈妈的怎么忍心;外面的车辆川流不息,孩子独自一个人跑出去走丢怎么办?不小心被车撞倒怎么办……每每想到这些,小溪就泪流满面。

  她也知道,自己这么想不好,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她讨厌自己,整个大脑永远无法休息。情绪低落、暴躁、焦虑、失眠、食欲减退等随之而来。

  “我焦虑吃饭,一吃就胃疼;我无法入睡,一躺下眼前就跟放电影一样,想痛哭一场;时不时的,我对世界失去感觉,甚至有纵身跳下的冲动。但是,一想到孩子,我就不忍心,他不能一生下来就失去妈妈。我爱我的宝贝,”小溪哭着对我说,“寻医问药了三个月,终于知道了病因。医生跟我说,这就是典型的产后抑郁。”

  像小溪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打开浏览器,输入关键词“抑郁症 自杀”,《杭州半山一女子疑似跳楼身亡生前患有抑郁症》、《盐城9旬老太跳楼自杀 生前疑患抑郁症》、《21岁华裔女高材生跳楼轻生 患有抑郁症自杀前为父母留下千字遗书》、《湖北一对母女先后跳楼身亡 女儿患精神抑郁症》……这些显眼的标题无不刺痛人心。


  抑郁症=神经病

  “从发现自己患有抑郁症到痊愈,我受尽了白眼。”

  当远在老家的婆婆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症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不就是疯子吗?要去精神病医院的。”小溪说,她不怪婆婆,因为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她婆婆一人。身边的朋友,如小区里的某位阿姨不知道从哪儿得知她患有抑郁症,都一个劲儿的对她指指点点。

  “有一次,我推着儿子在小区里转悠,楼上的一个60岁的阿姨恰巧迎面而来,一不小心我的手推车撞到她的脚踝。当下,她就破口大骂:‘神经病,有病就去看医生,四周谁不知道你老公取了个你这么个神经病,真是造孽!’”回想起当初患病的经过,小溪无力的说到。

  这个世界明显对抑郁症不够了解……

  主持人崔永元也曾经说过:“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得了这种病,你不要歧视他,要鼓励他去就医,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还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抑郁症是精神出现问题所致,更有不少职场人士认为,抑郁症是性格软弱的表现。其实,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问题,而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人均患病率在4%到8%左右,它的发生有很多因素,比如有生物学因素,压力也是导致抑郁症的外界因素,同时还有自身的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原因。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生物学、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任何人都没有免疫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生当中的某个阶段出现抑郁。

  “之前,我对身边的人都很失望,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我,就连我老公,我最亲密的人都把我当神经病。相比之下,我特别感谢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我得了抑郁症之后,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暖意也是在医院。”小溪说,当得知自己患有抑郁症后,她去医院挂号,因为不熟悉流程,所以向医院医护人员询问了很多细节。

  小溪介绍,去医院挂号,到了医生那里,简单询问后会让医生会安排电脑上做题。“跟考试一样,对某些题不太理解还可以问现场的工作人员,现场工作人员会很耐心的告诉你,依据本心去判断,按真实情况去回答就行了。”小溪这样复述到。


  科技助力确诊抑郁症

  “II级抑郁,很常见,不用太担心,但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用药。”做完题目,拿到测试结果后,小溪忐忑的去找医生,医生看完后的第一句话就让小溪放松了不少。

  小溪介绍,医生诊断抑郁症的主要依据是:家属提供的患者病史(患病的时间,不好的表现等)、精神检查(通过和患者交谈得出检查结果)、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实验室的辅助检查等。诊断抑郁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医生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抑郁自评量表,如果分数较高,就需要到精神科去做一个系统的检查。

  当然了,心理测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个测查权当是筛查,分数高不见得就是抑郁,不过中度以上的抑郁,还是有必要去看一下医生鉴别诊断一下比较好。

  小九了解到,就目前而言,抑郁症还涉及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实验、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以及涉及脑萎缩需要的CT,MRI等检查。

  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活动减退是其病理基础。因此,临床以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实验作为内源性抑郁症的生物学诊断标记;口服地塞米松后,抑郁症患者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有一短时间的皮质醇浓度抑制,之后出现抗抑制现象,多用来作为内源性抑郁症的诊断依据。而且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还可用来区别原发性抑郁症与继发性抑郁症。同时该实验在判断预后方面,指导选择性用药及制定巩固治疗的时间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除此之外,AI进军抑郁症诊断领域已经是势不可挡。日前,来自IBM的计算精神病学和神经成像研究小组团队开始尝试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他们通过对 59 名普通人的语言方式进行追踪、分析,并对语言连贯性进行评分,来预测人们的潜在患病风险。在随后的结果验证中,AI 预测的精确度达到 83%。

  此次,IBM在AI预测抑郁症方面取得突破,可见有效利用AI诊断和治疗精神疾病已经是蓄势待发。而在这之后,AI在防治精神疾病方面会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值得关注。

  实现如此简洁、快速的确诊流程,可以说,与当前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成果息息相关,与医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更是密不可分。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规范化正在让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便捷和红利。


  抑郁症可被治疗

  如果说确诊只是良好的开端,用药的精准和有效则是乘帆远航的劲风……

  “医院给我的是希望,而吃完药后身体和情绪的变化则带给我的是切切实实的惊喜和改变。”说到这里,小溪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小九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处了解到,常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首选的有效抗抑郁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的方式,用以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一般而言,抗抑郁药物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而并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见影“。所以,患者对于治疗要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期间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觉得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则更容易复发,对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也更困难。

  一项针对514例抑郁症患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患者希望在症状、功能和生命质量上痊愈;而符合治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中,近50%患者感觉自己仍没有痊愈,抑郁症状改善并不意味着认知症状也会出现类似的改善。

  徐一峰教授形象的介绍,抑郁症的治疗好比森林灭火,倘若没有查清起火原因,就会导致火虽然灭了,但还会死灰复燃的情形。所以,抑郁症需要巩固治疗,等到病情的缓解从不太稳定的缓解到了稳定的缓解,才可以说是真正治愈。对于首发患者而言,这个时间大约需要9个月。

  同时,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很多认识误区:担心抗抑郁药物有副作用,怕越吃越傻,担心药物成瘾等。实际上,抑郁症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而且随着治疗,副作用是慢慢可以被适应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维生素C吃多了还可能有肾脏结石、膀胱结石。因此,患者需从中进行权衡,分清首要问题与次要问题,优先解决首要问题。例如,有些患者严重抑郁,严重到影响工作、学习、社交,那么,这个问题比他的性功能问题更重一点,就先把这个问题解决,然后我们看看后面有什么办法来解决次要问题。”徐峰一教授坦言。

  药物治疗对小溪确实很有效果。

  “记得是用药第三天,也不知道怎么的,走在路上,看见任何一个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想冲人笑,想打招呼,说声你好。”正如文章开头一样,小溪谈及这个经历时颇有些眉飞色舞,还略带一些羞涩,这分明是一个略微有些腼腆的女性。


  多家药企争夺抑郁症用药市场

  “当时我不怕人说我是神经病,事实上,如果没有治疗,没有用药,我现在已经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经病了。”对此,小溪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激。

  小九了解到,当前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品有帕罗西汀(葛兰素史克公司)、艾司西酞普兰(灵北制药)、舍曲林(辉瑞制药)、文拉法辛(惠氏制药)和度洛西汀(礼来制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刚教授向小九透露,最近这几年药物干预的一些措施和循证证据越来越多了。他介绍,以氢溴酸伏硫西汀片为例,这是一个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剂,在改善抑郁症认知症状方面获得了一些可喜的证据,通过全面改善抑郁症状,包括情绪,躯体及认知,为患者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使患者不仅感受抑郁症状的全面缓解,同时能够更好的思考,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抑郁症就像一个万花筒,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且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患者都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治疗。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自残、自杀率相对较高,不仅患者深受痛苦,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增强病人的社会以及职业功能,这也是抑郁症治疗的首要任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贻儒教授补充道。

  如今,抑郁症用药的高速发展已经让很多投资人眼红,将大量的热钱砸向抑郁症治疗领域,抑郁症用药市场变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小九以西酞普兰为关键词检索(结果包含艾司西酞普兰)发现,受理号达187个,以文拉法辛为关键词检索(结果包含去加文拉法辛),受理号更是多达191个,舍曲林为136个,氟西汀为124个,度罗西汀为177个,帕罗西汀为116个……

  另外,中成药类抗抑郁制剂也在国内市场悄悄打开了销路。据医药资深人士分析,前几年,我国已上市的抗抑郁中成药制剂有解郁丸、蒲郁胶囊、安乐片、舒神灵胶囊、宁心安神胶囊、脑乐静口服液、解郁安神颗粒、珍苓解郁胶囊等等。据估计,这些中成药类抗抑郁药国内市场总销售额在10亿~15亿元人民币。正在研制中或即将上市的中成药类抗抑郁药还有宁郁异型片、忘忧胶囊、灵寿解郁胶囊和开郁宁片等等。

  需求催生市场,可以断定的是,未来的5-10年,我国的抑郁症市场必将呈现出“龙蛇争霸”的景象。入局者不断,诊断意识不断提升,抑郁症药物市场必将掀起波澜。再不正视抑郁症,你将OUT!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