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日本大地震的灾难报道启示 只关注灾情不煽情

2011-03-15 22:59:00网易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时刻准备着遭遇地震,但关心这场强震的人却不仅来自日本。跟着海啸移动的航拍画面、颤抖着却极力保持镇定的主播,让全世界都得以获知来自日本的最新消息,同时也让习惯于围观灾民呼天喊地的观众,见证了真实而专业的灾难报道。<br><br>

  导语:没有哪个民族像日本人一样时刻准备着遭遇地震,但关心这场强震的人却不仅来自日本。跟着海啸移动的航拍画面、颤抖着却极力保持镇定的主播,让全世界都得以获知来自日本的最新消息,同时也让习惯于围观灾民呼天喊地的观众,见证了真实而专业的灾难报道。

  一、法定的灾难报道

  法律规定媒体灾难报道责任,NHK被指定为“法定报道机构”

  日本《播放法》(1950年)规定,当自然灾害即将或已经发生时,广播电视机构必须为防止灾难发生或减轻受灾程度做相应报道,而NHK(日本放送协会)则是被《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规定的“指定公共机关”,必要时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长官均可向NHK提出播放要求。作为“法定报道机构”,NHK制定了自己的《防灾工作计划》。但NHK表示,迄今每次灾难报道没有一例是在要求下播报的,以此说明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娱乐记者也曾出动报道阪神地震,震后日媒均开始设立应急报道方案

  阪神大地震是日本战后第一次大地震,但当时日本人都不认为那个地点会发生地震,很多日本新闻机构甚至没有任何应急方案。地震来袭时,所有媒体出于职业精神也纷纷扑到神户和大阪报道,但由于人手不足,新闻部以外的报道组也全数出动。包括当时负责娱乐新闻报道的台裔主持人蓮舫(现为菅直人政府的政革新大臣),也曾在阪神地震期间担任过特别报道员。现在各家日本媒体成型的灾难报道体系、以及媒体间建立“紧急事态下的互相支援协议”的做法,也是1995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灾难报道报什么、不报什么

  30秒内告知震情,准确告知民众震级是否在6级以上

  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公布真相。早已习惯了地震的日本人,只要一有震感,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打开电视,通常30秒内电视就会进行地震速报,告诉人们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两分钟后,则会出现比较详细报道:震源、离震中、地震强度和震级多少(包括震中附近震级)。一般来说,6级以下地震不会在日本造成(重大)伤亡,不少日本人甚至不把6级以下地震当回事。“快、准、狠”地告知地震级别,成了日本媒体地震报道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电视直播专注灾民和灾情,只提醒不煽情

  东北大地震过后,日本电视台的新闻报道显得特别平静。有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感慨,电视台的报道“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并且,所有这些基本上都在灾难发生后不到一小时内完全就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往往是中国地震报道最突出的主题。而在日本,尤其是地震发生头一周内,媒体往往只播放捐款信息而不对捐款活动、捐款方大幅报道。例如对企业捐赠的报道,日本媒体往往是只以快讯告知民众索取物品的渠道。

  尊重遇难者“死的尊严”,日本灾难报道回避血腥场面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体验,NHK在报道自然灾害导致的伤亡事件时,从来不会播放“血腥场面”。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灾难若要播放可能引发不安的画面,是要经决策层讨论的。日本电视台在报道遇难者时,绝不会直接展现死者惨状,而是尽量其生前微笑着的照

  NHK前会长海老泽胜二将这种做法解释为对生命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哪怕不幸死去也希望自己能死得有尊严;而从受害者家属角度看,若播放遇难者死前惨状不仅对死者不敬,也只会进一步加深生者的痛苦。即使传播学角度看,血腥画面只能产生恐惧、却无助于防灾教育。

  “把话说清楚了!(核电堆心)到底会不会(熔解)?”

  大地震过后至今,日本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受损核电机组的威胁。当东京电力公司副社长藤本孝等官员在电视上向国民鞠躬谢罪时,场下记者却大声逼问核电机组堆心是否会熔解。最初,藤本回答“目前尚不清楚”,模糊的答案让记者不禁再度大声吼道:“把话说清楚了!到底会不会?”、“别含混言辞!”。最后,藤本不得不坦白,“情况是严峻的”。与政府主动迅速的信息公开一样,第一时间的到位报道也同样重要——当政府支支吾吾时,媒体的穷追猛打,往往能让国民平静地对待消息(哪怕是坏消息)。

  三:从灾难报道到防灾报道

  灾难报道不为报道悲伤,更要培养防灾意识、讨论防灾减灾政策< >

  中国内地、乃至台湾媒体的“灾难报道”,往往都只注重受灾当时的情景,而对平时防灾、灾难时减灾和灾后复原重视程度较低。阪神地震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媒体人反思,对受灾状况给予事实报道、通过记者对灾区采访营造视听氛围是不够的,真正的灾难报道不仅应报道现场,还要对何种政策才能真正帮助灾区复兴进行探讨。

  NHK阪神大地震十五周年特辑《Megaquake》的制作人近藤诚司就表示,这种做法是只做到了报道事实、报道悲伤甚至只称得上炒作,没有体现新闻报道对灾民的帮助。他认为,媒体应该时刻思考地震报道所传达的信息——报道这些现象到底有何意义、又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式),才能让民众对灾难有所警觉和思考防灾措施。

  防灾报道常规化,不地震时电视台也常常讲解避震实用信息< >

  日本灾难报道的转型,是通过从“功利的信息产业”回归到社会推动者来实现的,前者只关注突发性事件、能抓球的报道,后者更注重潜移默化的内在作用。阪神一震后,日本媒体除了对每年9月1日法定防灾日的地震防灾演习浓墨重彩报道以外,也在平时电视节目中加大了讲解地震避难的内容比例:城市里有哪些避难地点、避难路线是怎样的、以及地震后交通中断时走哪些路线最安全等等;让受众濡目染地掌握更多避震、防震知识,在地震来袭时也能正确地帮助他人。

  结语:客观地说,日本媒体对地震报道的专业化、以及他们对新闻伦理的充分讨论,与日本频遭自然灾害的现实密不可分。但日本媒体对报道的准备充分、对准确无误传递信息的追求和对如何引起公众注意、但不引发焦虑情绪的平衡,则值得所有灾难新闻报道借鉴。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