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后疫情时代,公立医院开始艰难“爬坡”……

2020-05-09 00:00:02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医院收入下降,政府的补贴还没到位,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全球医疗系统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医院的运营压力也相应倍增。2020年第一季度,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会办医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为此,“医学界”先后发起两次“疫情期间医院运行状况问卷调查”,累计收集到1373份有效问卷,其中公立医院1205家,社会办医机构168家。在1205家公立医院中,共有三级医院727家,占比60%;二级医院421家,占比34%。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2-3月,我国医院门诊量、住院量等各项指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七成受访者认为,今年2月,医院门诊量和住院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3月情况略微好转。

  更权威的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2020年2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2.5亿人次(不含湖北省、诊所及村卫生室数据),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38.2%,环比下降45.7%。

  针对这一情况,近期,“医学界”联系了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河南、江西、湖北等地区的48家公立医疗机构,其中城市三级医院30家,县级医院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家,了解这些统计数字背后,各级医院具体的运行情况。

  三甲院长决定搁置全院设备购置计划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是新乡市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共有2600多张床位,最多时加床能到3000张。疫情期间,该院住院患者只有1000人,大多以神经外科、心血管、儿科的重症患者为主。

  该院副院长耿秀琴告诉“医学界”,疫情期间,为了防止院内患者和医护感染,该院按照国家要求关闭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及美容整形等科室,内、外科也基本停诊。其他科室虽正常接诊,但门诊量比往常低了四成左右。

  “当时医院的防护资源比较缺乏,为了患者和医护的安全,我们要求所有科室不许加床,慢病患者不能收治住院,其他患者能不收就不收。”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医院营收大幅缩水。耿秀琴表示,受疫情影响,医院2月营收不到1月的一半,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疫情中,该院为分院区改造投入接近3000万;为改建发热门诊、CT检查室、隔离病房,为各楼层配备空气消毒机也投入了好几千万,“所有投入加起来接近一个亿。”

  该院院长王培山曾在全院大会上表态:今年医院所有科室申报的医疗设备采购,只要不影响日常运行统统叫停。“先看看下半年的形势,大家一起熬过去。”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疫情期间,不少三级公立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在疫情期间遭遇断崖式的下跌,收入急剧下滑。由于承接了区域内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医院病房改造和设备购置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医学界”发起的疫情调研中,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受疫情影响,医院会大幅缩减采购预算。

  此外,调查显示,87.3%的医院目前认为存在资金运行压力。人力成本、防疫物资采购费用、房屋水电成本成为医院运行压力“三座大山”。其中,68.4%的医院管理者认为,人力成本支出成为医院最主要支出。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全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2300张床位。今年2月,该院门诊量同比下降67%,门诊收入同比下降59.62%;3月门诊量同比下降48.51%,门诊收入同比下降46.90%。住院量方面,2月该院住院患者数量仅为800多,同比下降70%,住院收入同比下降63%;3月该院住院患者数量有所回升,但住院量和住院收入仍同比下降超过35%。

  在此状况下,郑大二附院拿出300万元补助一线医护,还拿出200万元发放给疫情期间所有参与院内抗疫的职工。“疫情期间,全院职工都参与到了抗疫一线,该给的不能不给。”该院副院长李志业对“医学界”表示。

  停摆两个月,县医院艰难复工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湖北全省的县域医疗机构停摆两个多月。湖北省黄冈市的一家县级医院,遭遇了建院以来“最大危机。”

  此次疫情中,黄冈的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和孝感。作为县域内唯一一家二甲综合医院,该院承担了全县的疫情防控任务。

  “1月21号我们收治了新冠肺炎的第一个确诊患者,第二天发热门诊量开始激增。”据该院副院长介绍,从1月21日起,该院全体员工取消休假、照常上班。两个多月来,全院1000多名医护,全部工作在抗疫一线。

  门诊是公立医院的“基础流量池”和主要收入来源。身处疫情重灾区,疫情期间,这家县医院停止了除急诊外其他科室的接诊。2月,该院业务收入总计400多万,而去年同期是1600多万。一季度同比下降2000万。

  住院情况也是如此。2月,该院住院人数不及平日的三分之一,“要是按照以往的(绩效)考核办法,医生护士的收入下降比较多。所以我们没有按照原来的办法执行,尽量多给员工发,但还是比以往少30%左右。”此外,医院疫情期间手术只保留急诊重症,手术量下滑超过60%。

  收入锐减的同时,疫情期间医院支出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今年2月,该院新增了400张床位,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隔离病房改造和医保资金垫付,这让原本就有生存压力的医院雪上加霜。

  “复工之后,迎来了之前积压的就诊高峰,我们每天都有800人次门诊就诊患者,但疫情防护还是不能松懈。”目前医院每月购买防护物资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湖北省孝感市的一家县医院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该院院长告诉“医学界”,“平时30元一件的防护服,疫情期间涨到150元一件,可能还买不到。疫情期间,为了保护医护和患者,我们连雨衣都用上了。”除此之外,出于对疫情的恐惧,该院疫情间有一大半后勤人员辞职。“我们只能高薪招聘司机和保洁员,招不到人的时候,只能由医务人员充当保洁,处理医疗废物。”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下降较多。

  “医院收入下降,政府的补贴还没到位,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撑下去。”甘肃省一家县级医院副院长对“医学界”表示:“疫情之前,我们刚刚完成整体迁建,负债较重;要短期内恢复‘元气’,想都不敢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望经费补贴赶快下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社区成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战场,面临着艰巨的防控任务。在此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肩负起了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的职责。疫情过后,他们的运行情况如何?

  河南省开封市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医学界”,作为“政府办、政府管”“收支两条线”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该院还是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的托管单位,由于有上级医院兜底,资金足以支撑疫情后医院正常运营。

  “2、3月住院患者不到10位,门诊量更别提了。”该主任说,“如果自负盈亏,医院一定是支撑不下去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一家乡镇卫生院院长告诉“医学界”,疫情期间,当地医保部门向乡镇卫生院增拨防治专项费用(预拨),每家医院10-20万元不等,用于确诊和疑似患者报销备用,专款专用,不占用总额控制指标。“(这一政策)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但也只能说刚刚持平。”

  目前,全国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开支的最大来源在于防护物资的采购、设备采购和设施改造。

  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向“医学界”反映,由于垫付了这部分开支,医院已经“收不抵支”,2月份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为了达到疫情防控标准,还有部分乡镇卫生院通过向当地银行贷款,进行医院改造。

  “听说国家会提前拨付一部分公共卫生经费,如果发下来了,可能刚刚持平。”

  全面复工复产后,医院面临双重压力

  在调研中,不少医院表示,恢复正常接诊后,既要面对疫情防控的重任,又要维持医院运营,压力并不比之前小。

  “目前我们医院的日门诊量已经恢复到了12000。”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云表示,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医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院感防控压力。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市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多人与院内感染有关。在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停诊,辽宁省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防控措施更甚从前。

  除此之外,疫情后回增的患者数,能否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洪洋表示,该院2月和3月的门诊量平均下降了50%左右,“3月相对来说好一点,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毛威也指出,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风险,医院部分科室的工作虽然全部开展,但开展程度与之前仍存在差距,例如如内镜检查,疫情期间被全部关停,现在正在有序恢复之中。“但医院的防控工作仍然排在首位。”

  当然也有特例。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曾是我国医院规模化发展的代表之一,医院规模曾一度位居全国第4位。2018年,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徐医附院主动缩减1000张床位,“轻装上阵”。但即便如此,徐医附院仍有床位4500张。

  医院规模过大,日常的运营成本也会直线上升。为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行,3月5日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始逐步恢复门诊、口腔、眼科、耳鼻喉科等限制类医疗服务,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就诊,成为全国较早恢复正常就诊秩序的医院之一。

  “对我们而言,真正影响最大的应该是2月,3月已经恢复。目前医院住院量已恢复到4000人左右,日门诊量恢复到8000人左右。”

  后疫情时代,医院有何发展新思路?

  “复工”和“防控”,两手都要硬,两仗都要赢。但在医院营收受到影响,财政补助等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医院该如何“装备铠甲”?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认为,不同等级医院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受疫情影响,各级医院要根据自身发展和定位,突出“去时空优势”。

  庄一强认为,医院专科按照业务辐射半径可以分为“长半径专科”和“短半径专科”。根据自身定位,城市大三甲医院的优势是“长半径专科”(例如肿瘤等疑难重症或美容等不紧急、可以异地就医的科室)。受疫情影响,大三甲“长半径专科”的门诊量和住院量下降幅度较大。对这类医院而言,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将专科优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重点推进疑难重症的“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

  县级医院或城市区级医院,则应该增强其“短半径专科”的服务能力。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过程中,突出“短半径”专科优势,采用网上问诊的方式解决慢性病患者的随诊、康复、加强孕妇常规产检的预约服务等。

  庄一强表示,就门急诊来说,一般分为紧急诊疗(急诊)和择期诊疗。“去时空医疗”主要针对择期诊疗的患者。根据艾力彼此前的数据统计,医院里面大部分的病人其实是属于非重症可以择期救治的,越是规模大的医院,这类病人越多。

  “从这个角度上讲,每家医院应该认真总结这次疫情对医院的影响,重新审视并合理调整医院的业务和病人结构,挖掘和发展特色专科,提升病例质量,提高诊疗水平,从结构上增加抗击突发事件风险的能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肺炎
擅长肺炎专家更多
  • 廖永德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擅长领域: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良、恶性肿瘤及胸部其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曾骐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儿童胸壁畸形(漏斗胸、鸡胸、叉状肋等)、纵隔肿瘤、食管疾病(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等)、先天性肺部疾病(肺囊性病等)、脓胸、膈疝等。

  • 曾华松主任医师广州市儿童医院

    擅长领域: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等),免疫力差(体质弱,反复生病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儿童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变应性血管炎等)及儿童肾脏病,牛奶过敏,尘螨过敏。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