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为了控制甜食,美国绞尽了脑汁……

2018-09-05 09:00:00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为了控糖,他们也是拼了……

  日前,美国的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SweetDefeat的含片,可以帮助人们控制对于甜食的需求。

  路透社财经评论员称,在含片完全融化后再吃巧克力,就尝不出甜味了,只有淡淡的苦味。

  有网友质疑,将甜食变得不再甜,不是在心理上会更想吃甜的东西吗?

  界哥去查了一下该网站,发现其实他们所运用的原理正是改变大脑的糖循环通路,而不是网友们所理解的将甜食变无味。

  当一个人在吃含糖的食物,如面包和意大利面时,身体在某种意义上会变得上瘾。因为糖分子激活了舌头上的甜味感受器,当大脑从味蕾中识别出该信号时,它会自动触发更多的甜食渴望。

  SweetDefeat含片中的配方就是用来结合阻断甜味受体,从而抑制甜味和抑制想吃糖的渴望。一般一颗将作用长达一个小时。

  吃糖危机

  其实我们与吃糖危机已经斗争了一百五十万年!

  对大约1250万年前人类和猿类早期祖先的牙齿分析表明,我们的祖先和现代人类一样,都有将体内糖转化为脂肪的基因突变。

  所以,当远古亲戚们用蜂蜜和高糖水果填充胃时,他们可能已经开始发胖。

  但是,当冬天食物短缺时,建立脂肪储备对我们祖先是有帮助的。

  它曾经是人类的一个“优势”,这一遗产在当今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世界中,却已经变成了障碍。

  对现代的我们来说,吃糖可以导致肥胖龋齿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

  不仅如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新发现,多吃糖还会得老年痴呆

  研究表明,每天喝一罐快乐肥宅水比每三个月喝一次的增加47%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每天往茶杯里添加2.5茶匙的糖会增加54%风险。

  道理都懂,可我们如何避免呢?

  高糖食物随处可见——不仅在蛋糕和饼干等显而易见的东西中,还有披萨、面包、调味汁、沙拉酱等等。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人男性每天摄入的糖量不超过37.5g,女性不超过25g。

  现在的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吃18茶匙的糖(约75g),而青少年超标的情况更严重,平均要吃掉三倍推荐量的糖分,约有1/4是从软饮料中摄入的。

  英国公共卫生部长Steve Brine说:“我们的青少年平均每年能消耗一个浴缸的含糖饮料。”

  看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我国大城市的中学生,每天平均要喝1200ml饮料,远高于水的摄入(660 ml)。三分之二的饮料为含糖碳酸饮料(如可乐)。

  只能说彼此彼此了。

  过量吃糖已经俨然成为公共健康危机。

  就想吃点甜的

  生活已经那么苦,连快乐肥宅水都不让喝,也太惨了吧!

  为了满足人们吃甜食的欲望,又兼顾健康的理念,许多企业都动足了脑筋。

  《泰晤士报》报道了一家以色列食品技术公司DouxMatok,他们发现在蛋糕、饼干和巧克力里只有五分之一的糖落到了舌头的甜味感受器上,其余的都绕过它们直接进了胃。

  这下亏大了,不仅没少吃,大脑也得不到满足。

  根据这一角度,DouxMatok的研究者找到一种既可以减糖又可以让味蕾满足的方法。它模仿了制药工业中所使用的过程,研究人员将无味的天然矿物微颗粒——如二氧化硅,外面涂上糖分子,来代替糖放入食品中,这样有助于直接瞄准味蕾,确保正确的剂量到达正确的身体部位。

  从大脑糖循环通路来说,这与本文开头所说的SweetDefeat的含片相比可谓治标不治本,但人们还是挺买账,目前他们已经与德国Südzucker公司(欧洲最大的糖生产商)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其产品带到欧洲。

  此外,减糖计划也加速了代糖产业的崛起,Grand View Research预计到2024年,全球代糖产业能增长到达191亿美元的规模。

  代糖,即低热量的的甜味替代剂。主要分为人工甜味剂、糖醇和天然甜味剂。

  常见的包括甘草精、木糖醇、甜蜜素、阿斯巴甜等等,在众多食品成分上都可以看到这些名字。

  然而,低热量甜味剂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一直众说纷纭。

  来自AHA的一组研究报告称,哪怕喝无糖汽水,也会导致体重增加、痴呆和中风。

  反对代糖的专家提出,因为大量甜味剂没有与糖相等的热量,大脑会将识别成“无需处理”的物质,从而降低人体对甜味的敏感度,瘦素(一种专门抑制食欲的激素)无法正常分泌,使食欲增加。长此以往,在进食真实糖分时,瘦素仍可能不会正常代谢,导致脂肪堆积。

  另一种理论认为,这些都是观察性研究,导致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先前就存在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那些喜欢喝减肥饮料的人群势必本身的饮食习惯就不好,喜爱吃甜食,减肥饮料里的成分都是安全的。

  不管如何,大家的共识还是——多选择未加工的食品吧,比如水。

  政策与商业的博弈

  近日,Medscape上一美国评论员发表文章,呼吁对于糖业应该像40多年前对烟草业的控制一样,从公共卫生和政策上进行变化和立法。

  Malhotra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八项旨在减少糖消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1. 展开大众科普教育。

  2. 禁止糖在体育赛事中推广,娱乐界的名人和精英运动员应该公开认可自己与糖类产品的分离。

  3. 禁止在杂货店推广糖制品。

  4. 糖类产品税,不仅限于含糖饮料税。

  5. 所有的含糖饮料广告禁令。

  6. 结束政府支持的粮食补贴。(特别是对商品作物,如糖)

  7. 确保公共组织的饮食建议与商业无关。

  8. 将健康饮食目标和锻炼目标分开,不提倡用锻炼弥补不良的饮食习惯。

  从今年4月6日起,英国正式开始向软饮料征收糖税。虽然争议不断,但是一些企业已经给出了回应,大多数品牌的软饮料都为了少缴税而更改了配方。

  政策实施已经过去了5个月,BBC做了一项独立调查显示,根据投票结果,大众对于英国政府强硬的措施并不反感,害怕被贴上“保姆政府”标签的情况也没有发生。

  IPSOS Mori调查机构对大众进行了对不健康生活方式采取强制措施的支持报告——

  投票显示超过54%的民众支持设置酒类最低单价,而这项措施的其中一部分已经在苏格兰实施,并很快也会将在威尔士开展起来。

  限制在学校周边开设快餐服务,得到了超过70%的民众支持。

  除此之外,禁止在9点之前播放垃圾食品的电视广告、禁止在公众场合吸电子烟等选项都到得了半数的民众支持。

  有专家表示,尽管政客们犹豫不决,但政府应该更大胆地来监管和促进人们的健康,这些类型的干预可能比想象的得到更大的公众支持。

  从中国国情来看,“糖税”“零食税”在短期内不可能在我国实行,但国内存在的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癌症的真相与误区第30期: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很多女性抵挡不了甜食的诱惑,但近日外媒却有“甜食会增加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的相关研究报道,到底甜食是不是女性的甜蜜负担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病区梁慧超副主任医师认为,子宫内膜癌(Ⅰ型)属于雌激素依赖型疾病,而甜食会引起肥胖,脂肪会促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从这一角度分析,甜食很有可能会加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