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防马拉松猝死注意警示信号

2016-12-16 09:30:49北京晨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怎样帮助跑友安全快乐地起跑?怎样为马拉松筑起生命防线?记者日前采访了具有多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经验的专家刘晓蕾,她坦言赛事组织要更为严密细致,也需要更为缜密的预案。

  在上周六的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两名参赛选手不幸猝死。一方面是国内马拉松赛事井喷,另一方面是猝死事件频发。怎样帮助跑友安全快乐地起跑?怎样为马拉松筑起生命防线?北京晨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具有多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经验的专家刘晓蕾,她坦言赛事组织要更为严密细致,也需要更为缜密的预案。

  四环节组成跑马生命线

  马拉松赛事组织运营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有过将近十年从业经历的马拉松赛事运营专家中锐体育总经理刘晓蕾,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田协一直有统一标准来确保马拉松赛事的有效运行,在医疗救援方面,也有明确的准则。“中国田协这几年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田协有统一标准,要求不少于每五公里一个医疗站,要配置医生、护士及携带AED的急救队。”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为自动体外电击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刘晓蕾表示,“在急救方面,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做好赛事保障,确保急救流程顺畅。”她介绍,确保急救流程顺畅需要做好几个环节:首先是每一个医疗站的站点;第二部分就是运输环节,急救车的配置;第三从流动性上,是急救队的人员数量和能力;第四是有更多更有能力的医疗跑者。

  流动急救队覆盖全赛道

  谈及如何在赛事实际运营中,最有效地保证赛事医疗救援安全,刘晓蕾介绍说,“所有的比赛,医疗这一块都是组织者非常重视的工作。在我们之前运营的比赛中,能够达到每2.5公里一个医疗站,配有一个医生和两个护士。今年十月我们公司中锐体育做了宁波马拉松。以宁波马拉松为例,当时每个医疗站有1个医生,两个护士,还有一个更高级别的医师,确保医疗站的救援力量。”

  医疗站作为固定站点,可以定点对赛事中发生情况的跑友施救。另外,她还提到,“赛事中的流动急救队是赛事保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赛事由于赛道设置不同,比如有些是折返赛道,有些是单线里程的赛道,所需要的移动急救队人数和标准也不一样。但我们要确保能够覆盖到赛道每一个角落。正常都是按照区域来划分。”

  医师跑者就在跑友身边

  刘晓蕾介绍,对于移动救援队,也有非常严格的标准,“移动救援队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我们会要求每个队长能够覆盖500-1000米区域的情况,另外每100米我们都会安排一个医疗志愿者,随时监控比赛的情况。”刘晓蕾说,“对于医疗急救队,我们有明确的要求,需要有红十字会或者美国心脏协会的证书,熟练掌握应用心脏复苏手法,并能够使用AED,另外对医疗队长的实践急救时间也有明确要求。”

  刘晓蕾还介绍,在赛事安全保障方面,还会有更立体化的方式对跑友进行保障,“医师跑者也是确保跑友安全保障的重要一环,他们随身携带AED,经过了专业培训。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第一时间抢救。”对医师跑者还有额外的要求,刘晓蕾介绍,“医师跑者要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完成比赛,同时还能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理。所以根据不同配速,会配有不同比例的医疗跑者。在赛事过程中,他们穿梭于赛道中,随时监测发生的情况,如果某个选手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提供救援,并且和相关救助部门对接。医师跑者除了能够在医疗方面提供专业救助,他们也需要有跑马的能力,能够有足够的配速和能力完成比赛。”

  高水平预案专业且实用

  刘晓蕾举了东京马拉松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东京马拉松被称为是最安全的马拉松,他们多年0死亡的数据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2012年的时候,我有幸和东京马拉松首席医疗官田中修树先生见面,并请教了东京马拉松的医疗急救工作。他给我看了很多他们的医疗方案,真的非常细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据显示,东京马拉松配备了42名医生、70名护士、420名专业救护员、66台AED。他们的方案细致到赛道每一个具体阶段覆盖的区域,所有区域内的设施情况,可以供救援借用的商户、天桥、各种通道等等,“他们掌握了确保可以利用到的一切最为有效的方式,做出了最为详细的预案。”

  刘晓蕾还说,“另外,对于每一届的赛事,他们还会对所有施救过的人员进行非常细致的数据分析。比如他们的体貌特征、身体状况,各种相关情况等等。在救助过后,也会对他们进行询问。经过研究,他们总结出了可能出现问题的事发规律,并且第一时间公示,赛事相关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也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赛前训练营不是走过场

  “作为赛事主办方和承办单位,面对其他赛事中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自己也有很多的反思。”刘晓蕾说,“我在思考我们能够多做一些什么,在选手服务方面,能够更有效地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刘晓蕾说,“首先在赛事报名阶段,希望给跑友足够的提醒,不是想跑马拉松就可以跑马拉松,而是有能力跑才来跑马拉松,特别对于初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要有足够的前期训练量和准备。”她还说,“另外,赛前组委会要给予足够告知,工作要更细化,确保相关提示信息可以给到每一位跑友手中,让大家对于这件事都有意识。另外,赛事准备期我们一般都会安排赛前训练营,希望可以把训练营的时间和周期做得更长,进行阶段性的培训,让大家真正有实质性的进步,可以对选手提供需要的训练方式,第一是保证训练量和效果,第二是更了解自己身体的信号。”

  参赛保险建议增猝死险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要在赛道上提供充分的电解质饮料和有效补给。因为跑马拉松会让身体流失非常多的必需成分,有效电解质饮料和功能性补给能够迅速帮助跑友补充能量。”最后,刘晓蕾特别强调,“通常组委会都会给选手上保险。一定要在参赛保险中包含猝死险,这不同于意外死亡险,建议保额不低于50万,在能力范围内越高越好,以确保跑友的权益。”

  自己本身就是一名跑友,结合自己的经验,刘晓蕾说,“建议跑前大家认真备战,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多比赛赛前都会提示高血压、心脏病或者其他相关病史的人不能参赛。但现在其实更多人是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工作强度很大,经常加班,这样的人群并没有特别被关注,这也是近几年很多跑友处于的状态,对他们也需要进行特别提示。因为休息不好,在比赛中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

  跑马专家支招  哪些身体信号不能忽视

  马拉松赛事运营专家刘晓蕾和国内非常出色的救援团队“第一反应”的赛事总监廖育鲲,两人不仅有多年的马拉松运营、救援经验,自己也是跑者。日前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他们对跑友给出了建议,希望帮助跑友降低风险,享受马拉松运动。

  重要的是不能有侥幸心理

  马拉松比赛猝死事件引发外界关注,跑友首先关心的是,什么样的人群更可能发生问题。廖育鲲表示,“心脏骤停其实是一个概率问题,无法避免。日本在保障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可是还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管属于什么人群,每位跑友都不应该抱着侥幸心理。”

  的确,即使是身体基础很好,有过多年跑马拉松经验的人,也并不确保就能与突发的厄运无缘。刘晓蕾举例说,”2014年珠海马拉松时,发生问题的跑友是一个特种兵,他之前经常跑步,身体也很好。所以,在谁更有可能或更不可能发生危险方面,并没有绝对结论。”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跑马”

  至于为何在国内,半马相比全马更容易出现问题,两位专家都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和半马的参赛人群相对更多、更复杂有关。

  刘晓蕾说,“客观地说,马拉松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运动,大家跑马需要量力而行。相比之下,路跑、跑步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跑个5公里、10公里,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廖育鲲则认为,“(正因为没有人能绝对避免危险)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希望大家可以更理性地跑马,让风险降到最低。首先,要平时有非常好的锻炼,要重视训练,循序渐进。其次,在比赛中更多的还是要享受过程,而并不是一味追求绝对的成绩。第三,就是要聆听身体的信号,任何时候有不适应的感觉都要积极调整,量力而行。”

  不能忽视这些身体警示信号

  廖育鲲提醒跑友,在跑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首先可能是心脏出现疼痛,比如胸口出现弥漫性疼痛感,出现压迫感。第二是后背大面积疼痛。第三是心跳超出平时的心率,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比如,按照一定的配速,心跳超过平时10次以上,这就是重要的信号,它提示跑友,当时的身体状态可能有问题,需要调整。”

  跑马过程中,还有其他身体状况也需要观察。比如,休克也是跑步中容易发生的情况。至于什么样的情况是可能出现休克的信号,廖育鲲说,“首先,跑友要自己观察心脏的情况:如果心跳比平时快,会出现砰砰砰的跳动,这意味着心脏要加大工作强度,来供血。第二是头疼的问题,要观察头痛出现的位置,出现的频次,如果是搏动性头痛,很有可能是出现了热衰竭甚至热射病(中暑)。”

  出现不适要降速并寻求帮助

  刘晓蕾也是资深跑者,她举自己今年参加布拉格马拉松的过程为例,来说明如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我5月份在布拉格的时候,其实成绩并不是非常好,但我跑得非常轻松,自己对于身体的状况也很理智。虽然我自己身体没有什么状况,但我妈妈、姥姥的心脏都有问题。”刘晓蕾说,“比赛中,我当时身体感觉非常好,但是那时候,我的心率带提示,我的心率已经很高了,我就放弃了速度,把配速降了下来,更安全地跑步。”在比赛中,因为跑友会很兴奋,所以有时候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的境地。刘晓蕾向跑友推荐,监测心率可以非常及时有效地告诉大家自己的身体情况。

  一旦出现不适,廖育鲲也建议,“首先要将配速降下来,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停下来,缓解身体、头部、心脏或者不适部位的症状。第二,要进行有效的补给,补充电解质饮料、相关能量。第三,告诉赛道上的工作人员,寻找最有效的医学救助。”

  不要到无人处休息

  廖育鲲特别提醒跑友,如果身体不适需要停下来,不要去没有人的地方休息。“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赛道上都是高度集中的状态,这里也是所有的医疗团队会尽全力守护的区域。过去出现过的情况是,很多选手感觉不适,停下来到赛道以外的地方休息。但在没有人的地方,一旦发生问题,很难寻求帮助。国外有相当多的案例都是选手停下来,在赛道外区域休息,结果发生了不幸的情况。”

  廖育鲲还建议说,“我们也提倡大家和好朋友一起结伴跑,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关心留意。比如在跑步过程中,好朋友出现脸色苍白,意识不清,或者看起来跑步姿态并不流畅,就可能是出现了缺氧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补充能量。及时发现朋友的情况,可以提醒他及时进行调整。”

  对自己负责首先要了解自己

  对于所有希望参与马拉松运动,希望更健康奔跑的跑友,廖育鲲有这样的建议:“大家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在运动之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平时就建议大家佩戴心率带或者监测心率的手表,可以保证你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另外,赛前需要一定的测试,要有长时间进行有氧训练和跑步的基础。”

  廖育鲲所在的专业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有多次成功救治危急跑友的经验。他以实际经验证明,成功救助多起心脏骤停案例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某个个体,也不是有多少施救者在场,而是完整的救助体系。“我们一直强调,完整的救援体系搭建,保证生存链完整有效,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体系可以保障:第一能够尽快识别心脏骤停患者;第二给予高质量的CPR(心肺复苏术);第三是尽快进行AED除颤,最短时间内进行施救;第四是救护车和转运系统完备;第五就是医院内的多科室联合监护。”他还强调,去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一次成功的救助就是鲜活的例子,“各环节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生命最大限度的安全。”

  “马拉松其实是对自我管理要求非常高的运动。我也是跑友,有所体会,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轻易突破自己的极限。”廖育鲲最后说,“其实整个运动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挑战身体极限,而盲目突破极限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专家档案

  刘晓蕾

  马拉松赛事运营专家,八年马拉松赛事从业经验,现任中锐体育总经理。曾就职于中奥路跑公司、智美体育集团。参与过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宁波马拉松、鄂尔多斯马拉松、丽水半马等赛事的组织、运营管理工作。

  廖育鲲

  “第一反应”合伙人、赛事总监。第一反应是国际领先的急救培训和生命救援机构,中国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全球第一家获得“B型企业”认证的大陆企业。致力于建设“社会共享型急救平台”,将互救互助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常态。

  截至今年12月4日,在马拉松赛事方面,第一反应已保障超过29座城市193场79万多选手,挽救11位心脏骤停患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