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香港四成长期病患“笑对死亡” 一成愿安乐死

2008-10-08 11:56: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一项有关对死亡态度的调查发现,近40%受访者对死亡持积极的态度,只有约14%持悲伤和惧怕的消极态度。<br>

  随着年龄的变化,年纪越大,对生命越持积极态度,相反,年轻一代较避忌死亡。另有75%受访者希望自然老死,也有12%受访者会选择安乐死或蓄意结束生命,但人数比预期中少。

  香港复康会在过去两个月,访问了830多名长期病患者,调查有关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态度及为后事作准备的情况。结果显示,有38%受访者对死亡持积极(平静、安详)的态度,48%持中立而接受的态度,认为是一种解脱或无可奈何,只有14%持消极(悲伤、惧怕、痛苦)的态度。

  其中按年龄界别区分,45岁以下的受访者,只有约28%对死亡持积极的态度,但在55岁以上的受访者,超过49%持正面态度。

  复康会高级经理梁锦滔说,年轻一代可能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远,对此话题较避忌,而老人知道接近死亡,已经有心理准备,会更加积极去面对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表示,中心计划从年轻一代入手,推行生死教育的服务,教导他们如何积极面对死亡。

  梁锦滔说:“受访者对"好死"的定义非常积极,若把"好死"分为四类,包括"死亡过程"、"对死亡的态度"、"生命的过程"和"否定好死"。经分析,较年轻的受访者多选择生命的过程,即在死前过得有意义,心愿已了,无牵挂等。相反,年纪越大,就会较着重死亡的过程,即希望躯体痛苦减至最低,临终的过程不要太长,死亡前可在喜欢的环境和不会感觉孤独。”

  对于受访者选择的死亡方式,结果发现,有75%受访者希望自然老死或寿终正寝,但也有12%受访者选择安乐死或蓄意结束生命。梁锦滔表示,在调查访问前,他们也担心长期病患者有厌世的感觉,但结果却显示,蓄意结束生命的人比预期少。

  对于“身后事”的准备,梁锦滔说:“为死亡做好准备的受访者不足30%,反映市民并没有意识到其它死亡方式会出现,也没有对死亡作出准备。因此,有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公众教育,令市民为死亡做好准备,例如订立"预前警示",当有意外发生时,家人和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其意愿作出决定,或者填写"平安纸",交代遗物安排,同时具法律效用。”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