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推荐图集 > 正文

肩疼“偏爱”女性,竟是这些事情惹的祸

2017-07-14 16:00:0039健康网

核心提示:女性特别受肩部的慢性劳损“青睐”。王义隽主任表示,在其临床上遇到的因肩关节疼痛来就诊的患者,约80%的都是女性。这除了与女性的肩部肌肉更为薄弱有关之外,还与女性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

轩轩妈最近觉得左肩痛得很,尤其在夜里,有时候都痛得夜不能寐。周边的亲朋都觉得她可能是患上了肩周炎,让她去医院看看。轩轩妈有点纳闷,这肩周炎不是传说中的老年病吗?我才刚30岁啊。她抱着孩子来到医院一看,肩肘外科门外的候诊处基本都是女性,年龄不一。轩轩妈又增添了一份疑问,难道这肩疼还是个“女人病”?

接诊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肩肘外科主任王义隽教授表示,肩部疼痛的患者确实以女性居多,但并非如人们所想都是患了肩周炎。他说,肩周炎又被称为“冻结肩”,专业说法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因为常见于50岁的女性,又被称为“50肩”。它可以说是肩关节疾病的“垃圾筐”,人们一肩疼就往筐里丢,事实上,肩部疼痛背后有很多种疾病,如肩峰下撞击症、冈上肌腱鞘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滑囊炎、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等,人们所谓的肩周炎并不特别常见。

女性为何更容易肩疼?

都是这些事惹的祸

肩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中活动度最大但最不稳定的关节,很容易在外力的影响下而受伤,过度使用上肢的运动员们如羽毛球、游泳、排球等运动员往往肩伤严重。对于普通人来说,日常性的慢性劳损更为常见,而女性特别受它“青睐”。王义隽主任表示,在其临床上遇到的因肩关节疼痛来就诊的患者,约80%的都是女性。这除了与女性的肩部肌肉更为薄弱有关之外,还与女性的一些生活习惯有关:


拎包。走在大街上,极少能看到不拎包的女性,而且有的女性的包还特别重,手机、晴雨伞、水杯、各式化妆品、钱包、钥匙……甚至还有电脑。长期单手或单肩拿包,会让局部的某块肌肉一直受力,这种“应力集中”很容易让软组织受伤,导致肩关节劳损。

抱孩子。家庭当中,妈妈或者奶奶外婆更多地承担了抱孩子的责任,有些家庭还会一直抱到两三岁。长时间抱着一个二三十斤的孩子,肩关节所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做家务。有些人会觉得家务也是种运动,事实上,擦地、洗衣等这种反复从事一个动作的机械式劳动,很容易造成肩部慢性劳损。

这些长时间、单一有时候还要负重的动作,让女性本来就薄弱的肩关节特别受伤。另外,有些需要上肢较长时间保持较为单一运动的职业也会高发肩部疼痛,如厨师、油漆工、办公室白领、驾驶员等。王义隽主任强调再强调:长时间、单一的姿势是肩关节劳损的罪魁祸首!

保护肩关节

四个字:协调平衡


“薄弱、用得多。”王义隽主任总结了肩关节劳损的两大原因。那我们日常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肩关节呢?王义隽主任给出了一些建议:

不要长时间从事单一的活动,避免使某一组肌肉或肌群一直受力,如拎包的女性可常换换手或者背双肩包。在某单一姿势保持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反方向运动,前屈的可以后伸伸,一直旋前的可以多做几组旋后动作等等。

量力而行,不要拎重物,不要做超出身体机能负荷的事情。上肢如负重时最好不要过肩,避免冈上肌和肩峰发生碰撞,出现磨损。

适度锻炼,增强肌力提升关节活动度。锻炼时应循序渐进并把握好度,避免运动损伤。具体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可遵从“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原则,应看到个体化差异的存在,不要从众。

“协调平衡是保护肩关节的根本。” 王义隽主任说,“肌肉和软组织的平衡协调才能维持关节的稳定,肩关节的疼痛、失稳等问题出现就是因为曲肌和伸肌、外展肌和旋后肌等不平衡了。当肩关节出现症状时,早重视早诊断早治疗也是一种保护,避免将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发生夜间持续疼痛要及时看医生

手法松解+功能锻炼可解决大部分问题


那当肩关节出现什么症状的时候应该前往医院就诊呢?王义隽主任表示,如非急性损伤,当肩部疼痛在单纯运动时出现超过两周,或在夜间出现持续一周,进行热敷或局部理疗之后也没有好转,大家就应尽快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通过医生手法查体和x光片,9成以上的肩关节疾病都能得到诊断。

有些患者特别害怕手术,也有些患者因为疼痛难忍迫切希望手术能一了百了。对此,王义隽主任表示,肩关节是非负重关节,仅有一成慢性损伤的患者真正需要做手术解决,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专业的手法松解和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能得到康复。

“过分依赖于药物或理疗也是一个常见误区”。王义隽主任表示,当他给患者开出止疼药时,患者往往不以为然,更希望医生能给予直接“治根”的药物。事实上,“对于肩关节损伤,药物和理疗都是辅助的,只有功能锻炼才是根本。但‘止疼’也是必须,疼痛-不敢活动-肌肉萎缩-疾病更重,如果不针对疼痛症状进行治疗,疼痛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不适将会影响功能康复锻炼。”

“治疗性的康复锻炼该如何做?每个人的病情和生活习惯都不同,训练应与之相对应,找专科医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才是正确答案。”王义隽主任表示,“康复锻炼并不需要花钱,但需要人们的重视和坚持,积极主动的调动自身能量去修复损伤。”(通讯员:陈晓霖)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