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推荐图集 > 正文

宝宝患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2017-04-19 10:05:3639健康网亲贝网

19

  小儿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期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之一。据美国儿科学会估计,大多数儿童在3岁以前至少都会得一次急性中耳炎。宝宝得了急性中耳炎后,可能会很严重。如果感染严重或没有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宝宝的鼓膜破裂。鼓膜破裂的情况并不常发生,而且通常能很快痊愈,但一定要带你的宝宝去做复查,这样才能确保感染完全治愈,鼓膜恢复良好。

  小儿急性中耳炎常见原因

  1. 耳鼻喉类疾病引起

  耳鼻喉类疾病如:鼻炎、咽炎、鼻息肉等常见的耳鼻喉类疾病,这些部位存在大量的细菌,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小孩急性中耳炎。

  2.  耳朵进脏东西

  洗澡时耳朵进水通常水中还有细菌,当水进入耳朵时,如果灭有及时的处理,会引起小孩急性中耳炎

  

timg3

  3. 躺着喝奶

  宝宝小的时候容易漾奶,尤其是平躺着喂奶,喂饱了以后,宝宝一打嗝,奶就顺着鼻子呛出来了,呛到咽部以后可以顺着咽鼓管到中耳里去,奶的营养非常丰富,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土壤,奶漾到中耳里去,细菌就容易在那里生长,就会得中耳炎。

  4. 免疫力下降

  由于小儿睡眠不足,或者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小儿急性中耳炎症状

  据统计,三分之二的婴儿在1岁前曾罹患急性中耳炎,75%的儿童在其3岁以前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其中将近一半的小孩至少得过3次急性中耳炎。父母怎么能发现宝宝患了中耳炎呢?

  1、耳朵痛,吞咽和咀嚼东西时感到疼痛

  2、听力减退,反应迟钝

  

timg2

  3、注意力不集中

  4、耳鸣

  5、宝宝耳朵里流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

  6、发烧

  7、宝宝哭闹

  8、腹泻,导致耳朵感染的病毒也可能影响到肠胃,使宝宝拉肚子。

  9、宝宝食欲降低

  小孩子为什么容易得急性中耳炎?

  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而直,呈水平位置,外加小儿的自身抵抗力较差,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鼻腔分泌物增多或者吐奶、咳嗽或擤鼻用力过大导致咽鼓管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细菌很容易到达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timg20

  在不洁的水中游泳、跳水,不恰当的鼻腔冲洗等致病菌也会循着咽鼓管侵犯中耳;

  另外,如果挖耳不当,不小心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破坏后,引发细菌感染,也可能会蔓延到中耳腔,从而引发中耳炎。

  年纪小的宝宝患急性中耳炎有什么征兆?

  由于两岁前的孩子还不太会说话,当他们出现持续低烧或突发高烧,食欲不振,抓弄耳朵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哭闹躁动不安,异于往日表现时,家长应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以确诊是否患上中耳炎。

  小儿急性中耳炎怎么护理?

  得了急性中耳炎护理很重要,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消炎药外,耳道内的脓液要用3%的双氧水接洗干净,然后再用氯留素药液或复方新霉素捅耳液,淌入耳道内4—5滴。滴药时,家长要将患病的耳朵向上,用手指轻轻按压耳道附近的软骨.使药液充分接触病变的鼓膜。每日至少滴3次,滴完后耳道内塞一个于棉球,避免滴人的药液外流。

  宝宝得了急性中耳炎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宝宝患了小儿中耳炎,饮食上有许多禁忌,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食物。还要为宝宝补充必要的营养:

  1、锰每天补充10毫克,耳部疾病通常与缺乏锰有关。

  2、维生素A及E乳剂维生素A25000IU,维生索E6OOIU,可控制感染。宝宝可使用一茶匙鱼肝油代替。

  3、维生素C每天3000-7000毫克,分成数次。

  4、维生素D群每天3次,各50毫克。可以满足原组织及免疫系统每天所需,并能减轻耳朵压力。

  如何预防小儿急性中耳炎

  及时排出耳朵里的水分。若宝宝耳朵进水,不论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应记得去除耳朵内的水分。将外耳向上及向外拉,使耳道伸直。让吹风,机距离耳朵5-10

  1.厘米之远,向耳内吹。以暖风或冷风吹30秒。如此可以消除细菌及霉菌生长的温湿环境。

  2.合理喂养,增强抵抗力,呼吸新鲜空气,衣服穿着适度,预防感冒。

  3.哺乳时不能太急太多,应将宝宝斜抱起,喂奶后要将其竖起,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以免溢奶。如果宝宝漾了奶,赶紧把宝宝抱起来,让他侧头,呕吐出来,或是把宝宝竖起来,防止奶流到咽管里头去。

  4.宝宝游泳时需要注意保护好耳朵,戴上柔软的耳塞,并选择干净的游泳池,不要在肮脏的水域游泳。洗头发或洗澡时,也别忘了戴耳塞。

  5.勿经常清除耳垢。耳垢不代表“脏”,耳垢有若干用途,包括提供良性菌栖身处。这是耳内天然的防御措施,勿用棉花棒挖除。此外,被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