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为什么吃一样的东西,我胖了,她却瘦了?

2019-07-31 11:40:41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在消化道里形成肠道菌群,这些肠道菌群分为对你好的和坏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体质和情绪。

  气不气?气不气?气不气?

  小安从前也一直十分费解,为什么,凭什么,同样是吃,小安的每一口的被体重安排了明明白白,有些人吃同样的食物甚至更多却一点不胖,反而更瘦!

  后来小安才知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在消化道里形成肠道菌群,这些肠道菌群分为对你最好的和坏的,它们能够改变我们的体质和情绪。

  赶快和小安一起去了解肠道菌群和你肥胖的关系吧!

  01 肠道菌群和肥胖有什么关系?

  我们先看一个研究案例:华盛顿州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她们长的非常相像,但她们的体型差异却非常大,一个超级胖,一个却十分苗条。

  科学家将双胞胎肠道内的细菌转移到了同种环境之下喂养的无菌小鼠的体内,用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喂养小鼠,一段时间之后,这两个小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移了胖姐姐肠道内细菌的小鼠悲惨的变成了一只超胖的老鼠,而转移了瘦妹妹肠道内细菌的小鼠,仍旧是一只瘦老鼠。

  所以你发现了,如果你的肠道细菌是易胖细菌,那么你即使少吃也容易胖,如果你的肠道细菌易瘦细菌,自然也容易瘦。

  02 什么是肠道细菌呢?

  人体内部长期居住着庞大的生物群体,它们由微生物组成,有名的就是肠道菌群。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当中,干重量的50%以上都是由这些细菌以及它们的尸体构成的,而这些小细菌和我们人体是共生关系。这些菌群被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有的对我们身体很友好,有的对我们身体很不友好。

  研发发现,胖子的肠道内存在一种比例非常多的菌,叫做厚壁菌门,我们也把它称为“胖菌”。而相对应的,在瘦子的体内,也有一类比较多的菌,叫做拟杆菌门,我们也可以称他为瘦菌。你的胖瘦取决于你的胖菌还是瘦菌。

  03 肠道菌群的作用

  食物,肠道菌群和营养为主也是相辅相成的。食肠道物会形成肠道细菌群种,菌群也会吸取营养,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建立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位于消化道中,而90%的血清素是依靠肠道菌群的帮助才能产生,再通过血液循环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清素是大脑神经递质,调节大脑兴奋,决定情绪好坏。血清素水平低的人容易发生抑郁、冲动、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

  所以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所以当你暴饮暴食时,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肠道菌群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导致你焦虑,抑郁从而暴食催吐?

  04 肠道菌群如何调节?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五谷粗杂粮,口蘑,海带,木耳,各种叶子菜,利于有益菌生长。

  2.多吃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洋葱,豆类等能够给肠道益生菌补充养分;大蒜,姜黄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益生元,有助有益菌繁殖。

  3.多吃富含果胶的食物。苹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的果胶是一种非淀粉多糖,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和生长;此外,分解后的果胶产生短链脂肪酸,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饮食清淡。少吃高糖高盐高脂食物,高淀粉难消化的比如绿豆糕,糯米饭也少吃。还有烟、酒、咖啡、浓茶、生冷、生硬辛辣食物避开也要。

  5.少食多餐。按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刺激的食物。

  05 酸奶和养乐多可以调理肠道菌群吗?

  酸奶和养乐多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虽然酸奶里面含有保加利亚、链球菌等菌,但它是不能够耐胆汁和胃酸的,基本上在我们胃部就已经失活了,所以它也就不能到达肠道内。养乐多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它的菌都不耐胆汁和胃酸,是进入不了肠道微生态的环境的。至于养乐多,建议大家不要多喝,因为它的含糖量比较高,而且它属于冷饮,冷饮喝多的话,本身也会刺激我们的胃肠道,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喔~

  【申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 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 ;我们将会尽快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