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一枪难求”,半月涨价四倍,全球缺口千万台,额温枪将重蹈口罩覆辙?

2020-03-02 10:35:54健康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可以推荐额温枪厂家,但是他们价格高,量少不卖。这里面事情挺复杂的。”面对询价,一位自称有渠道资源的人并不愿透露更多厂家信息。

  “我可以推荐额温枪厂家,但是他们价格高,量少不卖。这里面事情挺复杂的。”面对询价,一位自称有渠道资源的人并不愿透露更多厂家信息。

  2月27日,在一个微信群里,有位群友发出额温枪购买需求后,接连出现三人@她。第一位:550元一个。第二位:400多元,当天发货。第三位:发来图片,称是美国额温枪,价格私聊。

  红外测温类设备已成企业复工标配,也是人群密集场所必备监测系统。自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后,已成为继口罩之后的第二爆品。

  “目前,国内现货价格在450元至480元之间,海外进口价在360元左右。”有额温枪渠道商告诉健康界,额温枪是现货还是期货、国产还是进口,以及多长时间的期货,价格都会不同。由于核心材料紧缺,未来价格可能会飙升至更高价位。必须承认,有市场行为,也存在投机。

  那么,红外测温类设备日产能是多少,市场缺口到底有多大?在不断上涨的价格背后,额温枪面临的是市场供需失衡,还是牵扯到各方的利益角逐?

  半月时间,价格翻4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体温测量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水银体温计为代表的有接触式测量方式,另一种则是以红外体温仪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疫情爆发后,非接触式红外体温检测仪就成为公共场所首选,有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手持式体温检测仪(额温枪等)之分。其中,额温枪作为民用产品,因其成本低、应用领域广泛而成为热炒的对象。

  1月25日,京东的一款振海康红外线额温枪售价89元,优惠价仅39元。仅在5天后的1月30日,额温枪100元以内的价格就几乎成为历史。半个多月的时间,额温枪的价格翻了近4倍。

  伴随价格上涨,出现的是买卖数量的几何级递增,从个位数的需求到30万支的量级。2月17日,甚至有人发出急需额温枪传感器100万个的信息。同时,在资源对接群里出现了一个人既是买家,又是卖家的吊诡现象,这类人俗称为“倒爷”。

  “有的厂家原先和客户签的合同是150元一台,但是疫情爆发额温枪涨价后,直接毁约高价卖给其他人。”工业测温仪厂家相关负责人贾先生认为,这种行为就是缺乏契约精神。

  这像极了疫情爆发之初,一次性医用口罩从几毛钱涨到4元-6元,KN95从几元涨到现在的20元-30元的场景,万个起订、延迟送货等成了标配。

  从事红外测温传感器生产的林溪(化名)表示,厂家被调用以后,政府会采购大部分产品,剩下的产品给一级代理商,代理商这层再进行垄断。他提到,宁波的厂家额温枪出厂价是每台60元-70元,政府征用以后,采购价为每台150元。2月28日,有额温枪一级代理商称,带客户直接去厂家签合同拿货,价格是每支300元(含税)和每支260元(不含税)。假设政府采购价与厂家成本相差不多,那么,一级代理商的利润也在百元上下。

  在2月2日的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指出,目前为止,测温仪企业复工率已达到50%左右,国内共收到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大约2万台,手持式测温仪需求30余万台;预计全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需求6万台,手持式测温仪55万台。

  王伟介绍,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800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1500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可达15000台,随着生产企业陆续复工,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结合现阶段的复工情况,无论是市场缺口,还是企业产能,红外测温设备的相关数据都会成倍增长,要远远高于2月2日时的数据。

  2月24日,鱼跃医疗董秘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各产品线均已正常复工,疫情相关的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额温枪等体温检测类产品仍供不应求。在首先满足一线医疗机构、防疫单位需求前提下,公司会根据订单紧急程度与排队先后顺序安排供应。

  疫情的突然袭来,额温枪的供需矛盾成为这波涨价背后的重要推手。厂家满世界寻找核心原材料而不得,民众“一枪难求”。

  比照此前口罩的市场行情,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来遏制口罩价格过分上涨。2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截止到2 月24日,已经查办了4500多家企业;电商平台,下线了20多万只价格异常的口罩,涉及到36000多户门店。对于其他的医疗防护用品和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现在正在立案的有11000多家。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召回,及时处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第3款,“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都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

  同样,在《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6条里,“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经价格主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属于违法行为。

  有关注疫情防护用品市场波动情况的律师表示,针对额温枪市场,各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同样会依据当地情况进行相应管控。

  “紧俏”的测温传感器

  实际上,额温枪价格上涨的过程里,还隐藏着一条时间线,即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防控举措。

  1月30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印发通知,指出体温检测是疫情检测的第一关口,红外体温检测仪在公众场所对疑似患者甄别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装备。

  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目录(第一批)》中,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被列入其中。

  2月14日,工信部发布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列出有红外测温仪及传感器等医疗应急物资。

  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医疗设备方面,有十大类医疗设备前方急需,因为重症病人比较多,包括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各种测温仪,都基本满足了一线的急需。像呼吸机、监护仪运抵武汉超过1万多台,手持测温仪达到了将近14万台等。

  企业复工率提升,部分红外测温设备厂家也被纳入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可以获得低息贷款和减税等资金支持。云南、厦门、江苏等地企业已经陆续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

  健康界整理发现,红外测温设备的相关生产厂家主要有高德红外、艾睿光电、大立科技、华中数控、浙江红相、广州飒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

  “截至目前,已交付红外测温相关设备近万套。除了按照政府要求供货外,还服务了全国客户。”2月28日,高德红外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额温枪的核心部件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MCU芯片、存储器、蜂鸣器、液晶屏、电池、PCB、外壳及包装等。根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一部额温枪的成本总体预估在30至40元,批量成本可以做到更低。

  一位业内人士发给健康界一份成本介绍,里面显示了额温枪核心原材料的品牌及相关成本构成。

  国内专业生产行业手持终端产品的富立叶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峰称,现在专业的测温模块已经涨到200元左右了。健康界同时也了解到,额温枪传感器大多是从国外进口,而上游元器件的供应情况影响着下游厂商的生产。尽管很多厂商出现了排期困难,但特殊时期,原材料、人工成本、运费都在成倍上涨时,就意味着到消费者手里的价格很难“美丽”。

  与额温枪的成本、使用人群和应用场景不同,红外测温热成像警告系统用于机场、高铁站等人群密集地,大多为政府采购,一般价位在6万-20万区间。一位红外热成像警告系统的销售人员表示自家企业还有很多元器件的存货,目前不会受到原材料上涨的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政府采购的减少,产品的价格已经在下降。

  “这次的疫情对于企业的运输成本、人力成本有很大影响。但由于核心部件热像仪及其芯片是高德红外自己制造的,而尖端高精密电子设备的原材料成本占比不高,所以总体的成本增幅并不是很大。”高德红外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疫情没有对公司产生太大影响。

  “一地鸡毛”还是市场持续释放?

  由于物资紧缺,额温枪核心元器件价格的猛涨已传导到更广泛的领域。“工业测温仪的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医用测温产品利润更高,所以有能力生产这类仪器的人都会转去生产医用产品。这就导致元器件紧缺,价格上涨。而工业测温仪的产能随之下降,不仅生产成本提升,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贾先生也在观望市场的走向。

  在林溪的认知里,医用民用红外测温设备测温范围一般在35度-45度,工业红外测温设备测温范围在零下30度-350度,如果调整设备的发射率,工业手持测温仪同样可以进行人体测温。

  目前,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的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都在上涨,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据新华社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8日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根据当前的疫情传播态势,初步判断全球额温枪的缺口大约在3000万台-8000万台左右。”林溪也同时表示,虽然国内额温枪供应不上,但是也不急缺,额温枪的热度大概还会持续一个月。

  贾先生预计到4月15日,额温枪的价格会降到200元左右,到5月,价格就会降到100元左右。如果企业复工,一些必备额温枪的场所,政府能够派发,就不会有人发国难财了。就像此前,有的地方每家每天可领五个口罩那样。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相反观点:一个月正是高峰的时候,厂商全力开通生产,需求量会很大,价格会持续这种状态,预计这一波行情会持续到6、7月份。基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情况,中国作为全球额温枪生产主力,以及元器件的上下游生产力度加大”这几点判断,他认为,元器件的生产厂商将大量出现,像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的生产一样。

  疫情过后,红外测温设备厂家是否将“一地鸡毛”?李峰对未来较为乐观,“未来2-3年内,测温是人群密集区的常态,厂家不用担心没有地方销售,这种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在3年。5G对这种应用场景将是巨大的打开,物联网也将渗透到很多场景。”李峰说。

  有报告指出,2019年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产量,约是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的10倍。但由于二者价格悬殊,在产值构成上,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仅占总体产值的5%。但受2020年疫情的影响,手持红外体温检测仪市场的需求得到超常释放,产能将被进一步刺激。

  这场产能的刺激还将持续多久?或许只有在所有产品都交由市场定价时,答案才会慢慢浮现出来。希望到那时,疫情已经结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