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英国生物技术行业流失严重 不能全怪金融危机

2009-03-03 19:13: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5年前,英国政府立志将生物技术行业建成类似美国安进的规模和效应;5年过去了,梦想没有成真。英国作为欧洲生物技术的领军者,近几年销售收入持续下降,研发经费亦被大幅削减,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最近甚至有英国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决定搬迁至异国他乡,寻求新的发展。
   前不久,英国一家生物技术初创型公司Apitope放弃其在英国的大本营,搬到比利时去了。其原因就是在英国找不到资金支持。相反,来自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投资者联合投资了1000万美元。Apitope公司专门开发多肽类药物,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症状

  “这反映出英国的生物技术环境令人担忧。”投资方Innovator Capital的董事长Mungo Park表示。尽管把公司总部搬到国外去需经不少折腾,但没有资金支持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英国本来就有让本国人力资本去国外发展的传统。这是十分尴尬的局面,其实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在欧洲算是一条“大鱼”,而它一直都在与美国和亚洲诸国激烈竞争。

  安永国际报告指出,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在欧洲是领军者,这几年的销售收入一直在下降,研发经费亦被大幅削减,投资者的信心和兴趣已经严重下跌。

  “在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每年都成功地开发出新产品,而在欧洲,新药难以得到政府批准的尴尬局面始终困扰着欧洲生物技术产业。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究竟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有利可图实在令人怀疑,尤其是美国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都占据竞争优势之时。”

  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早在2003年,英国政府资助的专家小组就曾概述过英国生物技术的远景和地位——要在全球舞台上占据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临床试验基础设施,早期的创新药物临床评价,以及建立足够数量的生物技术公司,建成类似美国安进这样的规模和效应。

  遗憾的是,计划归计划,5年过去了,梦想没有成真。这一点或许在最近伦敦发布的一份名为“2015年生物科学新报告”中说得更明确些。这份报告提出要更新和调整原先的构想。目标制定得不像以前那么高,但更现实可行。报告提出:英国不指望在生物技术产业建立有核心、有利可图的大型世界级公司”,而是需要建立“一个有可持续发展基础、能创造高附加值和良好就业机会的高科技产业”。有趣的是,这一报告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的,电子邮件的标题多少有点沮丧——“我们能否拯救英国生物技术行业?”

  的确,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失去了其领先的地位。首先,由于税收的原因,Shire药厂将其总部迁往爱尔兰,辉瑞和其他公司关闭了它们设在英国的制药工厂。其次,英国实施更为严格的临床试验手段,使得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比例从2002年的46%下降到2007年的24%。第三,在英国生物技术产业的规模和资本市场上,完全看不到像安进这样的公司和规模,那些低市值、流通性差的小公司倒是越来越多,许多小公司手中的现金快要用完或已经用完。现在投资者已经对英国生物技术公司不感兴趣,生物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市值目前只占伦敦证券交易所总市值的不到0.2%。

  这一切都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吗?当然有关系,然而问题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按照报告的撰写人、英国生物科技创新与成长小组的负责人Sir David Cooksey的解释,英国政府的NICE(英国国家临床规范研究所)或许是生物技术公司成长的“第四个障碍”。这一政策拖延了药物上市后的使用情况,造成公司业绩成长的不确定性,政府对药品上市的决定有时甚至是推翻或重新审核。此外,NICE的审核过程一直不是很透明。David Cooksey认为,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机构来调查和研究NICE项目对英国医药产业运作的影响。

  事实上,如果说英国在健康产业有什么在全球拥有领先的地位,那么NICE项目和卫生技术评估可以算是符合资格,其对药物使用的影响还在与日俱增。NICE声称自己是欧洲最透明的成本效益评估机构,并且无论是否成为药品推广的障碍,NICE都绝不会改变这一点。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金融危机似乎不会很快结束或消除影响,从行业股票分析师数目正在迅速减少可见一斑。此外,英国生物技术公司得到的支持和覆盖是远远不够的,这与美国资本市场很不一样。

  那么,怎么才能有所改进?其实,原先的许多想法和更新报告中的设想是现实和可行的。比如:奖励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合作,为临床医师进入医药研究提供资助,加强英国的研发基地建设,扩大企业税收优惠,改进英国卫生服务的IT系统。另外一些设想,比如:英国率先整合或汇集全球监管机构的资源,采用灵活的办法使新药的早期临床更容易进入;更广泛地利用生物标志物与模拟技术(与FDA提出的“关键路径”吻合),只要敏感可靠,应该会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安永报告亦指出,加快药物评估和药政审批过程,将有助于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成长,从而使金融市场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更有信心。William Powlett Smith是安永健康科学小组在英国机构的负责人,他不久前呼吁“企业界、学术界、投资者和英国政府必须采取大胆的步骤,确保所有参与方明白,只有创新科技和辛勤工作才能创造生物技术产业的奇迹和价值”,没有什么是一夜之间就能获得成功的。

  而政府帮助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减税、提供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对新药评审采取适当的而不是增加负担和障碍的管理条例。

  不过,政府的资金和作用不能取代风险投资或投资者,之前德国政务的BioRegio计划就没有对德国生物技术带来什么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要扶植一批英国企业家。有他们存在,只要有好的政策就会有所作为,他们会寻求并找到新的资金渠道和解决方案、探索新的生物企业商业模式,让企业在目前比较困苦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正如欧洲其他地方的做法,千方百计改善生物技术产业的生态环境,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才有可能寻求下一轮的发展机会。

  点评:缺少培植企业家的生态

  英国为什么不能出安进和基因泰克?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没有世界一流的管理者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英国有许多一流的大学,有非常优秀的教授进行基础学术研究,但这些学者大都不会开公司,缺乏商业化经验和企业家精神。

  另一方面,投入资金不足。政府必须有更多的支持和投入,需要有引导资金给予初创型企业早期扶植和支持,这样才可能让小公司做大,或合并成更有实力的公司。

  此外,多年来英国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回报没能让投资者受益或满意,使得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无法形成密切合作、产生良性循环。

  曾有一位英国的生物技术投资大佬Chris Evans表示,伦敦资本市场并不十分理解药物开发是怎么回事。

  由于得不到专业投资者耐心的资金支持,英国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生态环境愈加恶化。2006~2007年间,新创办的生物技术公司数目降低到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反,在美国,几乎每天都有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在民间和大学旁创办。美国生物技术管理团队的经验、能力和素质都比英国公司更强势、更有自信。通常,英国公司难以看到有巨大潜力的机会,到了美国就能看到。这就是区别。并且,美国还有许多懂行业的天使投资者,给予生物技术早期支持和辅导。

  Chris Evans期望政府能出资5亿英镑国家生物医药整合基金,帮助产业开展合并,最终组建20~30家大型生物技术企业。在他看来,现在有不少企业正处于危险的境地,政府能否像挽救银行那样果断出手提供救济援助,这对英国医药工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目前英国首相布朗和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还没有表态,但在仔细评估局势后,或许就会拿出相应的措施,为英国本土生物技术企业提供雪中送炭的服务。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