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企集体抗议广东阳光采购 称药品议价有歧视

2008-07-29 23:39: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改革总是在争议中前行,或者说,改革总是在试错中前行。
  广东省已实施一年多时间的药品“阳光采购”,在削砍药价虚高方面成效显著。但围绕在其身边的争议之声,也是从来没有断过。

  7月28日上午,关系到广东药品市场上百亿元分配格局的2008年挂网采购,再次引起包括丽珠集团、石药集团等在内的国内20多家主流医药企业代表的集体“炮轰”。

  这些医药代表表示,在刚结束的挂网采购的议价环节,本土药企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包括议价草率、招标标准不明晰等等),甚至有代表发出“专家成了外资代言人”的激愤言论。与会企业表示,为改变不公平待遇,将在近期起草书面报告通过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向招标部门反应。

  对于药企招标程序不透明,标明不明确,中标价虚高等指责,记者多次拨打广东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哲手机,截至发稿时,其没有作出回应。

  “5分钟”决定药品生死

  广东推行“阳光采购”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药价虚高。

  据统计,在2007年,广东省通过“阳光采购”,入围产品总体价格被“砍”20%,有人说“越是砍到他们(医药代表)喊痛,百姓得到的实惠越多。”

  然而,对于“砍价”的过分执着,却也不无弊端。据了解,因参与竞标品种很多,“议价环节”人机对话过程一个品种只有5分钟时间。代表们认为,药品招投标需要双方在药品价格、质量、药理等方面进行沟通。

  对于一些知名度不高,或者是新药,更是需要招标方花费精力去了解详情,只给区区5分钟时间就决定一个品种生死,显然过于草率。

  来自山东某企业的医药代表透露,该公司代理国外一种新药。在网上面对面谈判中,专家们只问降价行不行,根本没时间向他们解释价格构成,最后无奈只能接受价格,否则就面临出局了。“价格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人机对话只关注降价,显然有违药品采购核心目的。”该代表指出。

  中小企业更是这种“5分钟决定生死”机制的受害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小企业医药代表说,该企业为了能和知名品牌竞争,已将价格压得低,但到“人机对话”环节,专家一上来就将价格砍下来10%,企业没有讨价还价,只有放弃竞标。

  “谁都不知道专家们投票的标准。”去年,有一种在外资药厂中流传的说法是,有关部门在动员会上给采购专家暗示,要在企业报价基础上,再往下拉5%~10%,“甚至更多”。招标办人士直接表示:“降价幅度由专家来决定,政府不予干预。”然而专家到底是依据什么来定价的呢?。

  北京某药企销售经理表示,现在专家成了招标办手上的挡箭牌,专家们的决定是否科学则无人过问,也没有机构监督。“这些专家本身资质就值得怀疑!”某河北药企代表指出专家们种种不专业行为,比如,有些治疗肝病的药却让某个口腔医院出来的专家当“判官”。

  “伪新药”风光无限

  “伪新药”是药品市场的一大顽症,广东本希望通过“阳光采购”解决“伪新药”问题,但在挂网采购的议价环节,“伪新药”仍然风光无限。

  有代表透露,假新药高价中标入围,比如浙江某企业的注射用二酰谷酰胺(冻干)中标价16.6元,北京某药厂,复方甘草酸胶囊1.4元/粒,仅仅从片剂改为胶囊,价格比原装进口的日本品种还贵,进口药为1.26元/片。

  让主流药企感到不公的是,为什么“伪新药”没有遭遇专家们价格屠刀反而获得高价?专家们是如何判断“伪新药”价格、成本等的?这些问题有待相关采购部门予以解答。

  有贵州药企反映,广东市场很大,占全国六分之一,之前这些药企在广东投入很大,以这家苗药生产商为例,平均每例药每年在广东投入超过250万,所以这些“伪新药”对广东市场志在必得。

  国产新药遭“边缘化”

  今年列入重点监控名单的品种比往年多,有的药品即使接受谈判价格也因零售价高被列入重点监控。

  按《2008年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凡纳入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的品种,各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能采购,如临床上确需采购此类品种,必须报属地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采购总金额不能超过医疗机构采购总额3%.重点监控目录恰恰是本次争议另一焦点。

  企业们认为专家们一直陷入中国没有新药误区,对于自主创新新药(如国家批准的化学药1、2、3类,中药1类、2类)不支持,一味强求低价格。

  此次,挂网议价中丽珠、石药等大企业的创新品种要么不中标要么都被列入重点监控目录,对国产新药的推广不利,比如,丽珠一类新药艾普拉唑肠溶片,5mg×6片,16.96元,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的三类新药丁苯酞软胶囊9.02元。

  此外,同样的品种,有的厂家可进入中标目录,而有的不行,而没有进入的厂家规模更大报价更低,比如:阿德福韦片10mg每片齐鲁药厂报价是9.7元/片,福建广生堂报价是9.6元/片都进入了重点监控目录,而中标三个厂家规模不大,却分别报价为10.37元/片,9.35元/片,8.7元/片,厂家不明白专家取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药品挂网采购回溯

  1993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开始对药品集中采购的探索

  1993年3月河南卫生厅决定在省医疗机构中试行药品集中定点采购

  1998年底卫生部开始调研、制定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000年卫生部开始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试点

  2001年11月政策框架形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2005年起由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实施过程中被异化,国家相关部门对原有政策进行调整

  2005年4月四川实施“挂网限价竞价”,政府把统一采购的药品信息挂在互联网上,制定采购药品的最高限价

  2006年10月广东开始挂网采购,由生产商直接上网公开竞价,按规定比例淘汰价格偏高的药品

  ■观察

  “阳光采购”标准先行

  没有标准,所谓的“阳光采购”也就不阳光了。

  政府在进行药品招标的时候,如何制定标准,让参与游戏的双方都有规矩可循,才是“阳光采购”关键一环。不可否认,阳光采购实现一年多来,经过专家“大刀砍价”,大大缓解过去药品采购不透明环节,过去药品从出厂直到医院,中间环节太多,层层“加码”导致药价虚高。整体广东省药价有了五分之一的降价。改革,总是要试错的,要给改革试错的时间,也要加快改革标准化的速度。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