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原料药出口进入平台期 产能过剩谁在"火上浇油"

2010-06-08

核心提示:“我们对中国原料药进出口连续跟踪10年的数据显示,原料药类商品的进口保持小幅稳定增长,出口额在经过3~4年20%左右的增长后,2009年开始进入平台期,产品价格相对平稳,少有大起大落现象。这说明中国原料药类出口商品的价值取向需要改变,品种结构升级的信号已经发出。”在5月份的第64届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期间举行的“原料药市场信息发布会”上,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说,“这是国际市场供需相对稳定,交易双方都增强了经济风险意识的结果。”她认为,今年的原料药市场仍将保持稳定

  产能过剩谁在“火上浇油”

  去年以来,维生素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哈药总厂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维生素市场目前又有新的产能进入,尽管产能发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市场预期已经在价格上有所体现。自去年至今维生素价格已经下跌了20%多,未来可能还要持续。“我们正在准备搬迁,以应对未来的市场挑战,搬迁后将通过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相对于维生素产能扩大、价格下跌,青霉素目前的形势似乎更加严峻。有消息称,国际原料药生产巨头——荷兰帝斯曼公司正在吉林建厂,主要生产青霉素。去年,帝斯曼在与华北制药的合作搁置后,有了新的动作——在山东淄博的药厂采用绿色酶法技术生产头孢氨苄。据悉,该技术不仅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球青霉素的需求量在6万吨左右,其中90%由中国提供,另外10%由帝斯曼的墨西哥工厂等提供。当前中国青霉素工业盐对印度的价格是6美元/十亿单位,而帝斯曼的价格是5.8美元/十亿单位。如果帝斯曼在吉林的工厂投产,并关闭墨西哥工厂,势必将会以价格优势挤占中国本土传统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令中国企业非常担心,他们呼吁政府部门,在产能已经过剩的行业对于外资新建项目应予以限制。

  有关人士认为,国内对外资新建项目的限制极为有限。虽然国家明确规定,新建项目超过1亿美元的要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但1亿美元以下的项目由各省审批。各省对外资企业立项进驻仍然非常欢迎。

  “如果帝斯曼将新品种放到中国来生产,那我们肯定欢迎,因为可以带来新技术。可是如果生产的是老品种,那就是来跟我们抢饭碗的。”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事实上,这也正是帝斯曼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心和如此布局的苦心。

(责任编辑:黎颖瑜)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