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过期药污染环境谁来管 缺少回收点销毁成本高

2010-04-01

核心提示:过期药除了家里有,药店、诊所、医院、药品生产企业都会产生。这些地方的过期药都流到了哪里?记者调查发现,企业和医院的过期药,国家都有明确的处理法规,大部分单位能按规定做到安全销毁,但为利益所驱使,为了节约成本违规处理的,也不是没有。而家庭、药店、诊所里的过期药,大部分都随意处置了。

  埋了药的地方,附近的庄稼还能吃吗?

  “随意抛弃过期药,肯定对人体、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关壹说,中药还好,像西药里的青霉素,严重过敏体质的人,哪怕闻到它的味儿都会过敏,这样的药怎么能乱扔呢?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告诉记者,首先我们要知道,过期药大部分已经减效或无效;其次有些抗菌药和含有金属元素的药,放久了毒性会增加。而据记者了解,一些中成药,特别是冲剂、蜜丸等药品,放置时间长了更容易霉变,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其实,像家庭零散地扔掉过期药,对环境的危害还不是最大的。”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侯京林说,因为土壤通过水循环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少量药物成分会在循环中自我分解。孙忠实也告诉记者,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刚刚发布了一个通知,建议将过期药弄碎从下水道冲走。“我推测主要是因为很多国家的下水道和大海连着,药品到大海里,会稀释几千万倍,毒性大大减少。”

  但大量的过期药扔到生活垃圾站里,随土填埋,就会对土壤以及水源造成巨大危害。侯京林说,它们产生的毒性物质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长久沉淀下来。雨水还会将药物溶化,随地下水流到其他地方。中药化学成分较少,但西药大部分都是提纯复合物,失效后经过填埋、发酵,有可能产生致癌物。这些物质会渗透到地下水中,这时,周边如果有居民点,他们的饮用水还能喝吗?如果种了庄稼,这样的庄稼你还敢吃吗?

  其实,少量和大量只是相对而言,如果所有家庭都把过期药扔到垃圾箱或冲进下水道,对于美国这样人口较少、药物浪费现象不很严重的国家来说,可能不是个问题,但据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平均每个家庭就有过期药215粒,一年因过期造成的药品浪费达1.5万吨,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就不是少量的问题了。

  过期药回收还应更受重视

  “2007年,我第一次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应对家庭过期药进行回收’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对记者说。今年的两会,他再次和另一个代表共同提出了回收药要下社区的提案。2007年的提案,曾得到国家重视,现在,广东、湖北、甘肃、海南、重庆等省市的药监局都已下文件支持。“其实,那个提案,我是替别人代交的。”毛蕴诗口中的这个“别人”,就是李楚源。从2004年开始,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就开始在国内药店、社区诊所等设点,以“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家庭过期药,现在在全国已经有6000多家回收点。然而,6年过去了,在其他企业中,他的响应者寥寥无几。“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他告诉记者,一年光这些回收药的置换、处理等费用就几千万,6年里,他花了3个多亿。“曾经有企业也做过,但没法坚持下去。”

  对于过期药的回收销毁,国家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政策、法案。孙忠实说,可能的原因是:“好药还关注不过来呢,更别说坏药了!”其实,政府应该建立一个过期药的长效回收机制。关壹说,这包括对消费者进行“过期药品最好回收”的宣传教育,系统化地在药店、社区门诊等地方建立免费回收点,让老百姓知道有了过期药该送到哪里去。至于整个的回收机制,应由企业、政府,包括社会公益团体共同建立。据记者了解,在英、德等欧洲国家,对过期药的回收销毁早就有了严格规定。过去英国人也大多把过期药扔到下水道中,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些药物溶解后是无法被净化的,因此会在垃圾收集中专门将过期药分类处理。而德国各大药店都摆放着如何处理过期药品的宣传册,免费回收居民手中的过期药是它们的义务。环保部门还建议,为了便于药店识别其危害性,最好将药品说明书和包装同时交给药店。过期药回收后,会由垃圾回收部门做高温焚烧处理。

  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前,专家们建议,家庭中对于过期药的处理,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办法:口服片剂、固体制剂、胶囊等,比如感冒药、抗感染药,可以用水溶解后冲到下水道或丢到垃圾桶里;液体药物,如眼药水、外用药水、口服液等,把里面的液体分别倒入下水道冲走,不要混杂;眼药膏等膏状药物,挤出来收集在信封内,封好后丢弃;喷雾剂药品在户外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避免接触明火,彻底排空丢掉;如果有抗癌药、治疗血液科疾病的药物,比较危险,最好送回医院,不要自己处理。“溶解药片或砸开针剂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扔掉后被其他人捡回去再用,甚至拿去卖钱。”孙忠实说,这也是处理过期药时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实习编辑:陈炫瑛)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