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云南药材大幅涨价药厂叫苦 药品涨价压力大增

2010-03-24

核心提示:云南大旱,药材涨价,除了三七,天麻、红花、砂仁、干姜等云南特产药材价格也大幅上涨。

  2

  自建种植基地

  部分药企还发起“救亡运动”,建设自有种植基地。云南白药的一位三七供应商透露,以前药企多采取从经销商进货的模式,但现在他们都开始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地盘”,希望将订单直接下到种植基地。据悉,广州白云山中药公司日前就投入5亿元在文山建立万亩三七基地和金银花种植基地,“我们已经捐出总价值30万元的抗旱灌溉设备和饮品,此外还增加捐款10万元定向用于砚山县的三七种苗保护工作。”同时,该公司鼓励当地农户种植三七,承诺3年采购三七原料5亿元。

  有部分企业则加紧在广东境内建设自有种植基地,以缓解压力。昨天,邓老凉茶集团副总裁、成品茶总经理叶志明告诉记者,该公司邓老凉茶的主要原料金银花采购自云贵川,今年以来旱区金银花采购价比年前涨了一倍。为缓解原料升压力,该公司去年已尝试在广东梅州等地建设了几万亩的金银花、菊药、毛根基地,预计今年将可供应部分原料,此外,该公司还通过科研,对产品口感进行调整,以降低成本压力。

  3

  转移外省找原料

  为了渡过当前的难关,部分药企还对与三七原料相关的药品实行“计划调配”,按计划分配发货。

  此外,由于预见到产自西南旱区的药材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紧缺,记者获悉,包括广州白云山药厂等公司均将部分药材采购地转移到其它地方,比如做口炎清、凉茶产品的金银花原料,不少公司就计划将加大在湖南、江西等地的采购量。加多宝王老吉凉茶公司表示,该公司在很多地方都有采购原料,西南只占其原料采购的一部分,因此,“目前西南旱情暂时没有影响到该公司的原料供应。”有广东凉茶企业表示,已将原料采购转向广东普宁、湖南等地。

  ■隐忧原料供应紧缺药品质量存隐患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可能减少用量或用添加剂替代

  值得关注的是,西南大旱使中药材、糖等农产品原料供应紧缺,在价格一路狂升的同时,供应量也相对减少。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作怪”。

  权威资料显示,国内以三七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包括: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血塞通胶囊血塞通片等。然而,现时三七价格从去年以来一路狂升,涨了六七倍达440元/公斤,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旱情进一步推进,三七价格还会上升。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总经理李楚源向媒体道出他的担心:“我国的药典标准对复方丹参片的检测,只检测有没有三七这味药,但是却没有含量的限定。如果价格一高,一些不负责任的企业可能就会减少对三七的使用,直接影响药品的疗效。”

  广州某凉茶企业负责人也向记者道出,现时白砂糖价格升至5800元/吨,而去年时才2800元/吨,再加上金银花、马口铁等成本增加,有些企业已向凉茶里添加糖精、甜蜜素等添加剂来替代白砂糖。

  ■调查

  三七价格疯涨

  疑有行家囤货炒作

  在记者连日来的采访中,业内人士均指出,“三七”身价大升背后,除了与旱情有关,实际上还有资本在操控源头,在流通渠道设置障碍所致。

  广东康美被指囤积田七

  广东一家连锁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南三七药材在2008年开始被某些商家操纵。当时,2007年、2008初时,云南种植的三七药材价格曾跌到历史最低价,当时的价格跌破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种植户和承包商均退出种植,三七药材产量迅速减产一半。这时,有大企业迅速进入,分批次大量进货,把控源头,再逐步在流通环节抬价。另一家连锁药店负责人也坦承,有一些集团在产地大量收购三七,囤货操控价格。

  业内传言,推动三七药材身价“步步高升”的是广东康美药业。云南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向媒体称,“涨价如此疯狂,一方面是因为三七的灌溉成本大大增加,但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旱灾的心理预期,不少药商前来囤货,广东康美药业一口气就囤积了两千多吨。而文山一年三七的产量也就是7000吨左右。”

  文山州一位三七种植大户向媒体称,据他了解,康美药业每公斤三七的平均进货价为20~40元左右,“但现在该品类的三七已经暴涨。”

  另康美药业年报显示,2008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03亿元,2007年为1.62亿元。该公司称,2008年该公司大量采购三七等名贵药材,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主要是中药材采购量增加所致。今年1月27日,康美药业发布2009年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09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0%以上,业绩增长源于“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公司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销售有较好增长。”

  经销商控制出货推高价格

  在流通渠道,三七也被经销商层层“吃进”,控制出货速度。日前,记者走访广州清平药材市场时发现,不少经销商都在囤货。在清平药材市场云南田七直销店,记者见到店内放满了各种质量的三七,店主梁志斌表示,这些都是去年进的货,今年云南三七价格涨得太高,要资金实力雄厚的货商才能拿到货。“趁着干旱,不仅在云南,广州也有很多人在囤货,不断推高价格。”在该市场的广州市谭雄药材店总经理谭雄也透露,如今大量的闲散资金正往云南方面聚集。收购者到了产地住下来,今天80元/公斤也收,明天90元/公斤也收,然后通通放进仓库,等到价高再抛售。谭雄之前每次采购三七的量才1吨,如今也有十几吨库存了。

  业内人士表示,若不是有行家在炒货、推波助澜,现在三七价格不会涨得这么厉害。

(实习编辑:马丽诗)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