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论零差价:取消药品加成引发的两问题值得深思

2009-04-23

核心提示:经过漫长的3年等待之后,本月初,新医改方案终于在猜测和争议中面世,并再度将业界的关注推向高潮。

  经过漫长的3年等待之后,本月初,新医改方案终于在猜测和争议中面世,并再度将业界的关注推向高潮。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最终方案虽然在各方面都有更为详尽的描述,但在众多细节问题的制定和执行上,依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释,与之配套的各项政策,亦成为业界新的企盼。

  其中,有关取消药品加成的描述,就是近期热议的焦点。

  新方案在描述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时均提及“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该政策就是目前引发热议的“零差率”政策——由于方案只提出“逐步实施”,进而引发业界的普遍猜想,究竟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零差价还是连公立医院一起实施?设立药事服务费的具体办法是怎样的?能否弥补公立医院的收入等等,诸多疑问悬而未决。

  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取消药品加成的规定,是直接针对此前最受诟病的关于医院“以药养医”畸形体制的举措,无论是业界专家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致认为此举虽能在一定层面上降低医院药品的零售价,但并不能解决“看病贵”,因为取消药品加成既不能改变目前伪新药高价中标的现状,也无法避免大处方和过度用药的情况,甚至会助长医生多开药。

  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全民医保的目标采纳了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为代表的市场派的建议,通过完善医保机制,实现第三方按照市场化的模式采购医疗服务给患者,其中药品服务的购买理应由医保方采购完成。但现实情况是,今后以省为单位的药品采购仍由各地卫生部门牵头完成,也就是说,药品采购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进行,出资人监督的缺失,将导致很多所谓“新药”通过各种途径(如专利、品牌等)实现高价中标。尽管同时会有众多普药因同类竞价激烈而低价中标,但在具体使用中,则会受到新药的排挤,而零差价的实施,显然对此起不到遏制作用。

  如果取消药品加成不能解决“看病贵”,由其引发的各种新问题就更值得深思。其一,零差价的实施需要政府补偿机制配套,在考验各地政府财政实力的同时,也考验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其二,零差价在之前的试点中曾酿下指定药品供应短缺的突出矛盾,导致某些参与试点城市采购的企业退标。

(实习编辑:余凤霞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