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场甲流,令“达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热饽饽,又由于“达菲”受专利保护,国内药厂不能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合法生产,于是国内“达菲”生产销售及相关产业产生的丰厚利润,究竟会花落谁家?
“达菲”,通用名称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phosphate),这个99年于瑞士上市的抗流感药,对国内人来说似乎一直名不见经传。而在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它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有效治疗用药,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热切关注。一场甲流,令“达菲”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热饽饽,又由于“达菲”受专利保护,国内药厂不能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合法生产,于是国内“达菲”生产销售及相关产业产生的丰厚利润,究竟会花落谁家?
上药集团:生产+销售,利润可观
09年11月4日,上药集团宣布,即日起将在上海华氏大药房旗下的300余家门店中销售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磷酸奥司他韦(即罗氏“达菲”)。 在随后的11月26日,上药集团所属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表会,推出抗甲流药物“奥尔菲”,中国版““达菲””正式问世。据悉,上药与东阳光制药是目前国内唯独两家获得原研药厂商瑞士罗氏授权的,但后者属于民营企业,目前只能进入政府采购。
“达菲”的生产销售究竟能为相关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其实对此业界并不明朗。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以上药为例,政府采购加上渠道销售,保守估计每粒“达菲”可以净赚3元。这样一个月就是3000万的利润,而且据估计甲流疫情会持续到明年3月,也就是为公司增加1.5个亿的利润。此前国家采购价为每粒8元。上药的出厂价是每粒18元(含税价),进入华氏大药房的售价是每粒20元。“即便是8元的政府采购价,企业也依然有利润。”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10月15日时透露,由工信部承担的国家储备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任务已提前完成,中央医药储备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共收到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东阳光的子公司)发送的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胶囊)1250万人份,加上原有储备50万人份,原计划10月1日完成的1300万人份抗病毒药物储备任务提前18天完成。
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市场上,东阳光占据的份额远超上药,或许这正是上药极力开辟独家商业渠道的重要原因。目前上药集团具备的生产能力是一个月1200万粒,初期只在上药集团旗下的零售药店售卖,未来则有望进入全国市场。
中国医药:收储经销,业绩看好
中国医药(中国医药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目前是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达菲”)的中央储备单位。目前工信部及财政部已下达两批订单共2600万人份收储任务,要求年内完成。此外,由于甲型流感的持续蔓延,公司与国内两家“达菲”的授权生产厂家之一的宜昌长江制药(东阳光的子公司)签订独家经销协议。
舆论普遍认为,甲流持续时间将至少到明年春季,作为治疗及预防甲流的特效药品,“达菲”的需求量巨大,中国医药利润可能因此明显增厚。
有投资研究人员分析,未来,“达菲”将成为防治流感的一线药品,这将持续提升中国医药业绩,成为国内“达菲”受益企业中的另一匹黑马。
白云山等三公司:争曝“翻版达菲”被疑炒作
眼看“达菲”热销,利润巨大,一些公司也纷纷自曝自己拥有“仿制达菲”或者疗效能与“达菲”媲美的药品,山西亚宝药业上月就公布公告声称,日前公司收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出具的实验报告,表明其产品忍冬感冒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及死亡保护作用,治疗效果与卫生部推荐药物“达菲”相当,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并且已就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10210723.3)。此公告发布后的直接结果是亚宝药业股票一开盘就被巨量买单封住涨停板。
而在此前的11月3日,广州的白云山A也发布公告称其于2005年底禽流感疫情时期开始了磷酸奥司他韦及其胶囊(达菲)的仿制,成功研制出合格的磷酸奥司他韦原料及胶囊,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产业化研究。而且鉴于当前甲流感疫情防控十分紧迫,其分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提前受理我厂仿制磷酸奥司他韦原料及胶囊的注册申请”的报告,希望启动绿色通道提前批准生物等效性试验,但目前还没有获得答复。
对此,白云山坦言,该产品从等效性实验到申请生产批文再到批量生产、上市销售等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但这并没有影响投资市场资金对其爆炒的热情,白云山A在此后数日间也一度涨停板,火热程度令人惊叹。
此外,自曝能生产“翻版达菲”的还有一家在香港市场上市的利君国际。该公司11月9日公告,旗下子公司石家庄四药公司研制的恩尔欣胶囊于10月31日获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定,能有效抑制甲流感病毒生长。
据公告披露,恩尔欣胶囊为石家庄四药开发研制的新抗病毒药物,属于国家二类新药,于2004年10月取得国家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由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对药品进行共逾200例临床试验后,结果证明恩尔欣胶囊在流感病发后早期使用,可明显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减轻甲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症状,抗甲流感疗效与同类药品“达菲”相同,而且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好,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此公告发布后,其旗下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订单大增,需货量增长了好几倍。
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企业争相自曝有“翻版达菲”的举动,“更多是一种概念炒作”。有些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一种宣传效果,这样自家的产品的销售肯定会增长。
原料供应:八角价格翻八倍
“达菲”采用莽草酸为原料生产,而这种作为主要原料的莽草酸即从八角中提取。据透露,罗氏以莽草酸为起始原料可经过10~16个步骤得到“达菲”。每提取1公斤莽草酸需要八角330公斤左右,1粒“达菲”胶囊大概需要2克八角,而治疗一个感染流感的患者需要10粒“达菲”胶囊。
广西,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八角主要产地,其出产的八角占全球八角产量的80%以上,随着甲流疫情的加剧,这里的八角价格一路疯涨,从今年初的两三元一斤,到6月份已突破10元,并在7月份冲到15元。而10月底以来,八角的价格走销明显加快,受产地价高影响,市场看好后市者人气大增,价格也由16-17元升为18-20元,截至11月时,已有业内人士声称21元也很难买到货。
不幸的是,广西今年的八角产量却下降了七成,虽然市场上仍有一定库存,但是甲流爆发后已经消耗了不少。没有了库存,又没有新增产量,八角的价格依然只能看涨,许多中间商现在已在囤货待涨,不少人也因转手出口莽草酸狠赚了一笔。
目前,甲流疫情仍未消退,医药市场上依然风起云涌,除了上述企业,处在风暴中心的“达菲”在中国还会成就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