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刚刚上任的诺华中国非处方药(OTC)事业部总裁江华在广州高调宣布,未来诺华将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中草药,并表示,将有条件并购和销售在5亿元以上的本土药企。
中药配方大量流失
“造成目前我国中药大量流失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中药产业基础研究落后,技术水平低;另一方面就是中药知识产权的缺失。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华对记者表示。
据孙国华介绍,西药是从成分开始研究的,所以它完全能够通过申请专利获得保护;而中药最开始是验方,这种验方在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下难以真正得到保护,所以很多传统中药企业不愿申请专利。
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并且很多中药都是作为秘方存在,虽然疗效显著,但机理是什么却说不清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中国的中药配方大量流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我国生产的青蒿素,作为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一类新药。从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对青蒿素单体制剂提出“耐药警告”,主张采用复方制剂。虽然中国在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却将该项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卖给了诺华。也就是说,所有中国企业的青蒿素必须通过诺华公司才能变现价值,诺华公司仅用知识产权就卡住了中国药企的脖子。
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日本在中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救心丸,韩国在“牛黄救心丸”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牛黄清心液”,江苏地道的传统中药材薄荷,目前已有8项专利落在美国人手里。
这些本属于中国的产品,被外国申请了专利后再返销中国市场,而同样的事情每天还在继续。
专利保护刻不容缓
“国外发达国家就是利用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合作、收购、兼并来获得我国中药知识产权,其结果导致我国一些有价值的古方、验方和祖传秘方被外商以低价掠走。”专家表示,国外企业利用中国申请专利,禁止中国企业生产和销售,将产品返销中国市场,或者通过侵权赔偿打垮中国企业。国外众多的医药企业就是通过无偿侵占中药方剂资源而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孙国华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中药界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我国严峻的中药形势,孙国华表示,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对于中药企业而言要抢先申请专利,运用专利把我国传统的中药自然资源保护起来,再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经济优势。
目前,我国涉及中药行政保护的依据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但行政保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还是要依靠专利才能保护自己的药品知识产权。
孙国华表示,传统中药可以通过知识产权途径和本国特别法予以合理的保护,采用哪种方式,取决于受保护对象的内容和特征,而具体保护措施和手段的使用,还要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