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调研中发现,为了生存和竞争,大多数药店在向商超学习,学习商超的管理模式、商品陈列、POP广告、彩色标签制作和设计、立体展示、堆头花车…..
1、 早在前些时候,我与业内同道曾经公开讨论过“异类竞争”现象,并把这个概念视为中国零售药店竞争方式的重要体现。从本背景案例来看,“异类竞争”已经从一线城市市场延伸到三、四级市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药店与商超的竞争已经全面升级?
郑 越:凌越峰认为零售业态融合是必然趋势,未来 “跨界经营、业态混搭”将更加激烈,进入三、四级市场更容易成功。成功的关键是谁把握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掌握了现代零售管理技术,在一二级城市中的某高级超市,为了吸引高端消费者,重金从日本聘请专家,开展消费者/购物者研究,进行会员卡和购物篮分析,重新布局卖场、加强视觉形象,积极经营HBA(个人护理品类)、保健食品、健康概念、新鲜生鲜和绿色食品等品类;有些卖场里开设药柜、大力经营乙类OTC,因为对比生鲜品类的吸引人气不带来利润的现状,OTC品类的销售帮助很多商超提升了全店整体毛利水平。
究竟在哪个渠道能吸引高端消费者前来?无论是商超还是药店,最终胜出的原因无非是看谁-能提供更加符合(甚至是创造)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核心工作体现在非药品品类的经营和业态营销组合的“混搭”上面。
零售业态业态营销组合由四个方面组成,主要源于该业态所服务的目标顾客及其为目标顾客所提供核心价值的清晰定位。如上海国大的“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承诺为消费者提供“信任、便利、体验”核心。根据这个核心定位,进行业态营销组合时要从商品与服务组合、选址、定价与促销、消费者沟通等四个方面的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差异化:
1、 商品与服务组合的混搭,要考虑企业经营的品类宽度与深度、经营品类档次/品牌、服务提供(如中医坐堂、量血压、测血糖等)、还有医保刷卡政策等;
2、 从选址方面来看,要考虑选址原则、地理位置、商圈环境、物业条件(楼层/层高等)、面积大小、门店布局原则等方面;
3、 定价与促销、定价策略(平价、高/低价)、促销策略(仅节日促销、周期性促销)消费者沟通,商品陈列(封闭柜/开架销售)、忠诚顾客项目/积分卡、健康咨询/讲座、店内视觉与标识系统、海报与宣传方式。
崔为民:如果药店单纯的经营药品,即便是大卖场成立药品专业,贩售药品,对大卖场而言也仅仅是围绕在便利性药品,就销售份额及专业投入,相对都不会对以药品为主营业务的药店,产生过大的影响,加上药店的数量比及便利性比,远远高过于大卖场,其异类竞争的程度不会太高。重要的是,现在药店开始为了降低租金成本的影响、商圈人口的利用率、差异化经营的考量,发展多元化非药品经营,才使得异类竞争的程度立即升高,也就是异类竞争的核心,是我们希望增加的商品、客层,开始主动去侵蚀原有商超的客层,所以这种异类竞争,我们要视为我们是主动方,而且要不断保持主动性。我们要理解,作为大卖场面对几万种商品及繁多的顾客层、顾客需求,毕竟不可能像我们能够细致化经营与细致化管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理解,我们要更专注面对的,是现在已经存在的竞争。所以一方面深入药品经营的专业化及核心竞争力,来面对未来超商的便利性药品经营及现有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学习现代化零售业经营之道及深入多元化经营商品的细致管理,让我们能够主动的采取异类竞争,才是我们作为药店面对未来多元化经营挑战的正确心态。
张雪颜:药店作为零售业中的专卖店形式,其具有零售业的诸多共性,但因其经营商品的特殊性,个性就尤为突出了。药品是开放性商品,谁都可以卖,但不是谁都会卖,因其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其专业性之强,加之国家政策严格的管控,门槛首先就高出零售业其它的商品经营了。无论是药店专营还是商超兼营,都要具有专业的药品经营管理技术、专业人才与药学服务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药店经营。随着国家药品管控政策力度的加大、药店市场化发展的加速与大健康概念的提倡,药店在零售业中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同时,多元化经营作为药店发展与扩张的一个途径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使药店的零售共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此时的零售药店应寻找合适的其它零售业态,以合作的方式,各自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强强联合,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费服务,深挖消费潜力,共同做大零售市场,达成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