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一种药20多个“山寨”版本 别等出了人命再管

2008-12-18

核心提示:2008年,各式各样的“山寨货”异常火暴。从手机到化妆品,从小家电到食品,就连治病救人的药品,也出现了“山寨货”。本报11月25日《仿造知名品牌的“山寨药”蒙人》一文报道出来后,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其实,我并不认同“山寨药”这个说法。从本质上讲,“山寨药”并不是药,因为它所获得的批号并不是“国药准字”的。不过,这种非药品仿造品牌药品的现象确实存在。

  杭州民生集团副总裁裘自良:“山寨药”实在太多了!拿我们的拳头产品“21金维他”来说,自品牌创立以来,就不断出现山寨版产品。我们初步统计发现,在全国15个省市都存在山寨我们的产品,深圳、上海、江西、安徽等地都有,有20多个产品,比如有“新21金维他”、“21维他”、“21金维也”等。实际上,据我们观察,疗效好的普通药品、常见病、慢性病类药品被“山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些“山寨药”在农村、小城镇、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较为集中。

  “山寨药”坑钱要命,损害企业,扰乱市场

  记者:“山寨药”几乎出现在全国各个省市,可见并非个别现象。如此猖獗的“山寨药”,究竟会给百姓、给医药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带来哪些后果呢?

  徐华锋:毫无疑问,消费者是最大的受害者。吃了“山寨药”,无疑会贻误病情、危及生命。河南就有媒体报道称,有位咳嗽患者,服用了一种包装和“复方甘草片”很像的保健品“甘草片”,一周后,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成肺炎了。

  裘自良:作为被“山寨”的药品企业,我们的利益也严重受损。一是损害药企的品牌形象。我们曾对“山寨版”的21金维他做过检测,发现里面没有他们所宣称的那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这种东西消费者吃了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而消费者受误导购买服用无效后,以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因而影响品牌形象;二是挤占市场。“山寨药”的生产成本低廉,以低至三四元的价格卖给药店,售价却和我们的差不多。这其中很大部分利润给了药店。药店由于有利可图,往往会推荐“山寨药”。自2004年取得“中国驰名商标”以后,山寨版产品逐渐增多。到2005年,我们赢利1亿,而2007年才不到2000万元。虽然说原因很多,但众多山寨药的出现也是原因之一。

  谁在为“山寨药”提供温床 记者:“山寨药”的大量存在既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危害,又损害正规药企利益,扰乱市场。那么,“山寨药”为何能明目张胆的出现在市场上?

  颜江瑛: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些人唯利是图。像那些压根儿没有批号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假冒伪劣产品,就是在造假。它们为了利益谋财害命,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不顾,缺乏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这类产品也是我们药监部门打击的重点。

  郭云沛:除了利益之外,我觉得还有三点。一是批号乱,从“山寨药”可以看出,我国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管理上还是比较混乱的。对于药品的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有严格的规定,但对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化妆品等的审批还不够严格。二是缺乏监管。比如说在取得一个“消”字批号之后,他们想生产什么产品是无人监管的。企业在轻松获得审批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监管空缺。以前,卫生部分负责审批却不监管;药监部门负责药品的监管,但对食品、保健品等无权插手;质监局认为这是食品、药品,应由卫生部门来管理等。三是作为终端的药店,为了高额利润,没有把好最后一道关。

  裘自良:其实,监管难度大也不能忽略。从我们打假经验来看,要想找到“山寨”的源头非常之难。药店售卖这些“山寨药”是属于流通领域,销售量往往比较小,工商部分只能给予没收商品及罚款的处罚,但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窝点”却无法找到。这就很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徐华锋:人们医药知识的缺乏也是原因之一。很多人去药店买药不看批号,拿起就走,不能准确地区分药品、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

  政府严查严办,知名企业主动打假,百姓学会区分

  面对如此严重的“山寨药”现象,企业如何保护好自身利益?政府如何堵住“山寨药”流入市场?消费者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裘自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打假办,但打假办的同志非常无奈,他们说:“不打不知道,打了吓一跳,不打不得了,打也打不了”。政府需加大监管力度。对药品、保健食品、普通食品进行合理的严格划分,避免“以假乱真”。

  郭云沛:“山寨药”不能等出了人命再严管。消灭“山寨药”三点很关键。一是卫生、药监等各部门之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做好衔接,不能给“山寨药”提供漏洞。现在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之间正在进行相关的职能调整,保健品的审批、监管以后都归药监局,这对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个契机。二是商标的权益需得到保护,这就涉及到工商部门了。三是作为终端的药品零售商,一定不能贪图蝇头小利。在药店,保健品、食品需设立专柜以示区别。商家在卖保健品时,还应告知消费者:“这不是药品,只有保健功能,没有治疗功效。”

  颜江瑛:目前,我觉得,告诉患者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骗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在购药时,一定要到正规的药店买药,一定要认准“国药准字号”。如果说买到了假冒伪劣药品,及时向药监部门投诉。只要发现情况属实,我们会做出相关处罚的,轻则罚款,重则取消药店的经营许可证。目前药监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摸底调查,并开始与相关部门协作进行查处。

(责任编辑:龙彩霞)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