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医药首次被世卫组织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有啥意义?

2019-05-29 07:00:14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未来,中医学将逐渐走向主流?

  纳入ICD也阻止不了争议结束

  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逐渐传向中国,西医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共存,是避免不了口舌之战的。

  清末民初时期,中医药便饱受争议,当时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发表过对中医的言论。例如中国人人都知道的作家鲁迅先生,他在《呐喊·自序》中就曾经写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引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

  民国政府时期,还一度提出“中医废止案”。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岩、褚民谊等人先后提出了废止中医的提案。后续,中医界为此掀起了多场轰动的全国性抗争活动,最后迫使中央卫生会议通过“废止中医案”取消决定。

  到了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变成了人人为医的时代,关于中医药的是非争论从来就没停过。

  2016年,中国年仅23岁的影视女演员徐婷因选择用中医而不是现代医学治疗癌症,后经一段时间治疗因癌症死亡后,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医疗效的全国争论潮。

  在中国对于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多争议,既有拥护者也有怀疑论者。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的汤钊酋就曾经表示:“我虽是外科大夫,但是也非常相信中医。”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26岁的马克·范(Mark Fan)在北京的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他甚至把此次中医学纳入ICD形容成“欺诈行为”。他告诉CNN说:“我年轻时曾多次尝试过传统中医,但从未治愈过任何疾病。我的疾病都是用现代医学治愈的。”

  中西医之争不是一朝一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中西医两套医学系统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建立体系,因此认识疾病的角度也不同。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解剖是一个西医概念,其实中医比西医更早认识到"人体解剖学”。目前最早且有据可考的解剖概念出现在《黄帝内经》里,其中《灵枢·肠胃》篇里描述了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大小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但后来,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知识分子重“道”轻“器”,中医解剖学逐渐被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分形经络说取代,这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西医眼中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也导致了中西医之争越来越激烈。

  近些年来,随着西医的科学体系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医药由于欠缺行业标准、成分不明、作用机制不清晰、药效不稳定等问题制约着本身的发展。

  传统医学纳入ICD也只是走向国际的第一步,中药如何理清有效成分,建立统一标准,明确作用机制、开展临床研究等等,则是中医药走向国际获得认可的必要之路。

  那么,中医药能否经受得起欧美西方国家安全性和疗效标准考验呢?也并不是不可能。复方丹参滴丸是全球首例完成临床Ⅲ期试验的复方中药,FDA的认证之路走了二十年。目前,我国有5种中药通过美国FDA的II期临床试验,有4种在欧盟注册研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医药保守争议,但在世界范围内却有着广阔的市场。早年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70%~80%。因此,市场的广阔更需要严谨规范的行为和行业标准。

  但也有许多中医专家认为:中医药国获得国际认可,不一定要以现代循证医学的标准来证明中医药的效果,这是不正确、不公平的。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学也正在从循证医学向着精准医学过渡,既往用于循证医学的检验标准可能在精准医学面前也不完全适用了,因此中医药的检验标准也可能发生改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中医“自古以来”的经验学说,放到现代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中医的疗法至今还有很多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中药疗效也存在两级分化般的争议,我们不能否认,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的使用正日益普及,但是中医药真正的走向国际还有很长一段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