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徐建青研发新冠人源细胞疫苗,会是“画饼充饥”吗?

2020-03-12 00:00:04网易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徐建青团队研发出新冠疫苗——人源细胞疫苗。此番消息传来,令很多人心头一喜。但也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疫苗真的能这么快就研发出来?以人源细胞为载体的疫苗到底是什么?与其他疫苗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距全球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已有3个多月的时间,各种疫苗研制的消息层出不穷,而且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全世界人民都在期待疫苗尽快研发出来。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徐建青团队研发出新冠疫苗——人源细胞疫苗,其称与传统疫苗相比,人源细胞疫苗的安全性更高、生产速度更快。2月26日徐建青已亲自注射第一针新冠核酸DNA疫苗,大约两周后注射第二针人源细胞疫苗(不同于核酸疫苗),系全球首个以人源细胞为载体的疫苗。

  此番消息传来,令很多人心头一喜。但也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疫苗真的能这么快就研发出来?以人源细胞为载体的疫苗到底是什么?与其他疫苗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疫苗研发不可“大跃进”

  根据既往的科学研究与疫苗研发经验,一款新疫苗从研发到应用,通常至少要经过8年甚至20多年漫长的历程。从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初步动物实验、注册临床试验到疫苗上市、疫苗生产、疫苗质量标准控制,每一步都不能省略,都要严格把关。

  虽然徐建青已经以身试药,但严格来说,这款人源细胞疫苗依然处于动物试验阶段,在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疫苗有效之前,他们仍需要通过动物试验不断的对疫苗的成分和方法进行筛选和改进。

  通过动物试验之后才能进行初步的人体试验,除了需要足量的志愿者外,还需要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才能开始临床观察。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人们渴望疫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关于临床实验的核心阶段,是绝不能投机的。钟南山院士就曾强调,临床试验可以加快绿色通道,但必须走程序,伦理审查一定要通过。

  即使突破了重重难关,到了疫苗可以应用的阶段,如果病毒变异了,之前的努力就等于白费。比如艾滋病病毒(RNA病毒),就特别容易发生变异,至今疫苗也没有研发出来。所以,号称比传统疫苗的安全性更高、生产速度更快的人源细胞疫苗也不会快到飞起。

  人源细胞疫苗的“真面目”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疫苗。疫苗泛指一切通过注射或黏膜途径接种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致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保护或消灭该致病原能力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多糖、核酸、活载体或感染因子等。

  也就是说,疫苗就是一种模拟病原体或其毒素的药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受到疫苗中模拟出来的病原体或其毒素的刺激,产生免疫反应。当真正的病原体来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快速做出反应,在病原体还未来得及肆虐之前就能杀死它们或者中和毒素,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原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组织修复与再生课题组组长郝好杰在接受网易健康的请教时表示,因为不具备增殖需要的酶系统,病毒本身是不能增殖的,它们需要借助易感的活细胞,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进行增殖复制,所以病毒需要严格的寄生在活的细胞内。因此,人类病毒大量制备的较佳的途径是用人源的细胞继续扩增。

  人源细胞疫苗的产生有两个可能性途径。一是直接培养病毒制成疫苗,以人体细胞为载体,对病毒进行扩增,再进一步纯化,然后在体外进行减毒或灭活,做成减毒疫苗。二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病毒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再导入活细胞中,大量扩增细胞,纯化病毒蛋白,而制成疫苗。

  与其他疫苗相比有“超能力”?

  人源细胞疫苗是一种模拟病毒粒子的方法,核心之处就是让人体细胞表达冠状病毒蛋白,并把这种蛋白加入到人体细胞表面。按照徐建青的说法,“以人体细胞为载体,不仅能表达病毒的蛋白,还能表达人体的某些细胞因子,与特定的灭活方式结合,可以省去佐剂的使用”。但也有专家表示,人体细胞还有很多其他的蛋白,这种方法可能无法激发人体高度的免疫反应。

  人源细胞疫苗“有望成功”?

  郝好杰表示,人源细胞疫苗是否能成功,取决于拿到的毒株的活性。不管是核酸疫苗还是减毒疫苗,都不可能拿到原始的毒株。人们拿到的毒株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DNA合成,表达出来的蛋白,疫苗保护效果如何就取决于合成的蛋白能复原多少病毒的高级结构。如果病毒的高级结构能被复制出来,保护效力就会高一些。

  也就是说,疫苗的技术含量很复杂,用同样的技术方法制出来的疫苗,效果也可能有很大差异,就好比你买包包,究竟是LV还是驴牌,要上手才知道。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仅把表达了病毒蛋白的人体细胞直接注入到人体,肯定是不可行的。

  面对新的病毒,疫苗研发虽然有用,但是想用疫苗研发控制此次疫情恐是画饼充饥,远水救不了近火。

  古有李时珍尝百草,今有研发人员以身试药来显示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这种为科研做牺牲的精神可嘉。但是,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中必须具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万万不能省略的。

  参考文献:

  [1]范红,疫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14).

  [2]中国药品监管,一支疫苗的诞生[EB/OL].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66769618449772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