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人体的六大谎言:瘦弱者比肥胖者新陈代谢要慢

2011-07-23 14:23:00网易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关于人体的一些常识,也许今天会有新的变化。例如,很多人认为瘦的人比肥胖者新陈代谢更快,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各种疑问。一开始都是些诸如“这个玩具到底能不能塞进嘴里呢?”的简单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的疑问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这个时候聪明的父母就把我们送到幼儿园老师那里去寻求答案。不幸的是,幼儿园老师们和一些科普教材告诉我们的答案可都不一定是真相,实际上基本上都是谎言。

  第六大谎言之:人类只有5种知觉

  打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一种定论:我们只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这5种知觉。人们普遍认为,这“五觉”的划分源自亚里斯多德,所以谁要是试图争辩有第六感,那基本就是在挑战人类智慧的始祖。

  真相:到目前为止,其实连科学家都不太确定我们到底有几种知觉,甚至连知觉是如何构成的也尚定论。

  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那5种只不过是最明显的知觉而已,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人类大约有14-20种知觉。其他知觉可要比这5种有趣得多。

  比如让你闭上双,然用食指触摸子。问题来了:你都没看,怎么知道哪个是食指呢?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子在哪?难道是用子嗅出来哪个是食指的吗?又或者是用手指触摸空气分子找到的子?显然都不是。这就是身体的固有知觉,即相对于自身的方位意识。

  再比如时间感。大卫·英格尔曼等神经学家却认为它是人体所有知觉中最重要的一种,因为时间感就如同一根线,能将其他知觉串连起来。如果没有时间感,“苹果”就不能成其为苹果,而只是各种不同的感觉,因为我们法判断苹果的色、香、味等特征是同时存在的,也就不能把它们串连起来。要是这还不足以让你信服,那就试试在一间完全安静的屋子里盯着白墙看吧!你的时间感会告诉你,因为不相信我们你已经浪费了多少生命。

  另外时间感还能发挥惊人的作用。举个例子:假如你正在树林里步,一只熊在你左方的灌木丛里咆哮,你的左会比右早1/10000秒听到咆哮声。而你的时间感能捕捉到这微乎其微的差异,从而帮助你准确定位身熊的位置。如果仅凭听觉,你只能知道熊大概在你左边的某处。由于人的朵不能像狗朵一样转动,所以要想准确定位熊的位置,你就只能转过身靠睛看了。这样的话,你在人世间看到的最一幕可能就是一棕黑色的熊皮了。

  第五大谎言:我们的头会分区,不同的区域能尝到不同的味道

  我们最早在科学课上学到的就是人的头就像工厂的平面图一样,不同的区域能尝到不同的味道。如果你的童年也是吃着喜之郎CC果冻长大的,那么你可能会注意到,即使它以极快的速度绕过尖(一般认为尖是品尝甜味的区域),你还是能感觉到甜味儿。

  真相:“头分区图”中每个区域都能品尝到不同的味道

  头分区图的“理论”实际上始于对100多年前一项德国研究的误译。1901年,德国科学家D.P. Hanig开展了一次味觉研究,发现一些志愿者头的某些区域对某些味道的感知更强烈。40年,哈佛大学学者Boring博士误译了德国人的研究结果,把D.P. Hanig在测试中的模糊倾向错当成了头工作流程图。

  研究者们早就知道头的各个部分都能很好地品尝不同的味道,这不是因为头上均匀地分布着味蕾,而是因为每个人的头都有不同的优劣分布模式。“头分区图”中每个区域都能品尝到不同的味道,有时候甚至从同一顿饭里都能吃出不同的味道。同样的,我们的味蕾不是像想象中那样分割成一块一块地,而是从头到消化系统均匀密集地分布着。

  第四大谎言:静脉血是蓝色的

  白人身上的血管之所以看起来是蓝色的,是因为血管里流着从心脏出来的蓝色静脉血。这是生物教科书里用颜色来区分人体内不同流向的有效方法。血液含时呈红色,缺则呈蓝色。为什么我们不会流出蓝色的血呢?这是因为静脉血在遇到空气中的气时又变成了红色。类似的论据还有:人在屏住呼吸或窒息昏迷前会因缺而面部发紫!

  真相:蓝色的外表不能改变血液是红色的事实

  要说血管本身的颜色,我们用肉就能看得一清二楚。静脉血管一般位于表皮下,里面流的是不含的血液。没错,我们看到的蓝色血管里的确流着不含的血液,但血液本身并不是蓝色的。甚至血管本身也不是蓝色的。它之所以看起来呈蓝色,只不过是因为它反射了蓝色光而已。血管本身以及它们所运送的血液其实都是暗红(或称深红)色的。

  第三大谎言:性格由左脑/右脑优势决定

  你肯定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左撇子能够运用大脑中某些神秘区域,因而具有艺术天赋,容易情绪化;而右撇子一般长于逻辑思维。而这些区别完全是因为右脑负责控制创造性活动,左脑负责控制逻辑思维。

  真相:想要真正有创造力或逻辑性,需要同时调用左右半脑的资源

  实际上所谓创造性基因产生于大脑右侧完全是弥天大谎。大脑中的确存在一些处理特定功能的专门结构,但是这些专门结构并不是集中分布在大脑两侧集中分布。就拿语言学习来说,,神经语言学理论认为,语法和组词功能在左脑,语调和强调功能在右脑,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如果你的左右半脑不是同等发达的话,是不太可能学好语言的。

  大多数大脑功能,比如语言、情绪(一般认为由右脑控制)、算数(一般认为左脑控制)都必须在左右半脑的双边合作下才能完成。科学家会告诉你,想要真正有创造力或逻辑性,需要同时调用左右半脑的资源。

  有时候大脑的某一部分能替代受损部分的功能,这一事实让我们把大脑划分得如同东西海岸般截然分明的设想变得复杂了。这也是有的人摘除整个半脑仍然不会突然丧失全部“创造力”或“逻辑思考能力”的原因。相反,他们还能完成研究生考试等工作,并且通常会重新获得一般认为位于已摘除半脑的功能。

  第二大谎言:人体大部分热量由头部流失

  妈妈们最伟大的智慧之一恐怕至今仍在你头脑里回旋:“出去别忘了戴帽子,头暖身才暖。”而我们则倾向于相信妈妈的观点,毕竟热量是向上跑的。

  真相: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均衡热的

  “头部热多”谎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在一个堪称史上最脑残的研究中,美国陆军决定在极寒条件下进几项测试,然测量身体流失的热量。军人们全身上下穿戴了最新的极地生存装备,唯独没有戴帽子。来试验发现通过头部确实失了相当一部分体热,但是在这种全副武装、不戴帽子的情况下,人体当然首先要通过头部来失大部分热量了!

  于是美国陆军科学家得出结论人体40%-45%的热量经由头部流失,建议寒冷天气最好戴帽子。

  来科学家才发现,其实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均衡热的,通过头部流失的热量不会超过10%。胸部、头部和面部只不过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一些而已。话虽如此,在寒冷天气里,还是应该保护好头部。

  头号谎言:新陈代谢决定胖瘦

  从统计学上说,人死于肥胖的可能性高于其他任何因素,要避免这个可怕的命运非常困难。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即使对食物只看不吃并且经常锻炼,还是难逃肥胖的厄运,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你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即人体进呼吸、维持心跳等基本活动消耗能量的过程。我们很多人都被告知,吃早餐会快速启动新陈代谢,因此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就会形成这样的印象:一天之中什么时候进食会影响体内新陈代谢的节奏,节奏快了就会变胖、慢了会变瘦。

  真相:胖人和瘦人的新陈代谢并没有多大区别

  事实就和你想的一样简单。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时间,吃东西可以奇迹般地让你变瘦。实际上,科学家们认为想要减肥最重要的是不能不吃早餐,这可不是在给豆浆油条打广告。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胖或瘦,用卡路里的摄入值减去消耗值就明白了,差值越大就会变得越胖。新陈代谢缓慢论的荒谬之处就在于它忽略了消耗值。

  有些科学家称,胖人和瘦人的新陈代谢并没有多大区别。当你考虑减肥时,梅奥诊所(美国著名医学中心)的专家们会告诉你,过胖和过瘦患者的新陈代谢和我们想的正好相反:瘦子的新陈代谢要比胖子慢。这和欧洲车比悍马省油是一个道理。当你体重增加时——不管是肌肉还是肥肉——你的身体必须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会燃烧更多的卡路里

  那为什么有的人发誓说自己吃得比厌食的鸟儿还少,还是会变胖呢?研究显示这些人不是不诚实,只是犯了一个认知错误。假如你正在举2场比赛,要人们猜瓶子里有多少颗糖豆。在一场比赛中,瓶子里有2500颗糖豆;而另一场比赛中只有 200颗。参加200颗这场比赛的人会猜得更接近真实,因为我们的大脑更擅长于估算小数值,而参加2500颗那场比赛的人,猜出来的答案将会是五八门的。我们的大脑就是不擅长估计自己一顿大餐能吃多少。而由于胖子通常食量更大,就容易低估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并且相信老天就是对他们不公。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揭秘隐形“杀手”PM2.5 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九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