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宋食品安全

如何理解古代食品安全胜过现代

                 雪糕都是添加剂、菜农用剧毒农药敌敌畏保鲜生
             姜、大量生产毒胶囊企业被指未予公布……层出不穷
     的黑食品药品,甚至让人们开始怀念千年前的唐朝。近日网
    友流传一个关于“唐朝食品安全”的段子:在唐代若销售问题
   食品致人死亡,可能被判绞刑。盛唐时的食品安全是不是真
  的比现在更安全?实际上,唐朝食品论绝对安全必不及现代。
 但唐代值得学习的,应该是他们对待食品的精神...[详细]

绝对安全程度现代更高 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精神千年前更强

唐朝的“食品安全”突受关注

一个关于“唐朝食品安全”的微博和相关报道,近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其称唐朝的对有毒食品的打击力度是历来最严的,按《唐律疏议》规定,如果食品变了质,所有者必须立刻销毁食品,否则杖打九十;不销毁而送人或继续出售,致人生病,处徒刑一年;如果该食品致人死亡,食品所有者则要被判处绞刑。

这让网友感叹:这就是唐朝的食品安全!实际上,该说法早非新闻,其来源是西北大学西北大学法学院与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张炜达博士。早在2011年已经发表于《光明日报》。在电视剧关注“四爷”雍正的时候,食品安全界人们怀念盛唐,主要是因为近期有害食品的报道实在太多、太多……[详细]

“不如唐朝”说法言过其实,但不无道理

实际上,纵比的话,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规定显然要比唐朝时先进、完善。唐代的我国虽然繁荣,但生产力显然还处于较低水平,普罗大众追求的只是“饱食”,而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度过了吃饱的阶段,开始向吃好的阶段发展,这也是开始出现食品安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但所谓以史为鉴,方法不是直接比较,而是吸取其精华。认为现在我国食品安全不如唐朝,固然夸大,但从另一层面而言也不无道理。从立法精神方面,唐代“重典”治理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跟国外目前的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其实是同一道理,就是用超严处罚,以防止未来重犯……[详细]

借古讽今 人们怀念唐朝只为表明一种态度

唐代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历史确有记载的,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下野后身体不佳,医生让他吃茯神(即茯苓),柳河东购买进食后病情反而加重,最终发现茯神原为老芋头假冒。柳河东遂怒做《辩茯神文并序》,写道:“呜呼!物固多伪兮知者盖寡,考之不良兮求福得祸。”卖假茯神商贩最终被判刑一年。

人们之所以惊叹、怀念唐朝食品安全,其实就是表达对现实中政府对食品安全打击力度不满,跟直接痛斥或向往外国制度同一道理。因为官方、专家不断试图说服人们:我国的食品安全史上最佳、或者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最严,人们则以历史或者现实做出反驳,讽刺目前法律不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详细]

法学博士揭示历代食品安全法律

健康资料库

古代食品安全小知识

学习我国古代各朝代食品安全的有用举措,并非要照搬其规定或者行为,而是吸取其精髓精神。例如,多个朝代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都施以“重典”严厉打击,而且官府引入行会管理等多重管理的做法,可为我国现在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重构提供新思路。[我要了解更多古代食品安全规定]

调查投票

中国食品安全混乱谁之过?

古代食品安全规定的启示

始自周代 因时代而应变

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始自周朝,《礼记》记载,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即未成熟谷类果蔬不得上市防止中毒。汉代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败等原因可能致人中毒则焚毁,否则肇事者和官员皆处罚。

《唐律疏议》对食品中毒的规定还具体分了“故意”和“疏忽”两种不同情节。而包括饮食业在内的商业空前繁荣的宋代,不但存在食品安全法律,还通过行会管理商品质量,按行业登记经营者名单入册,以互相约束和监督。如果出现问题,除了相关商人,行会行首也要被追究责任……[详细]

古人信天尊儒术 道德有保障

除法律外,人们的道德也对食品安全有相当大影响。古代人敬天信神,很多朝代信奉儒术,而儒家讲究仁义道德,因此,食品从业者没有当下商人不顾一切追求利益的心态,也一定程度遏制了食品问题。因认知水平和能力问题,唐朝食品以现代标准可能并不安全,但跟如今的商家明知有问题仍出售,有本质区别。

相反,由于我国近二十余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遭到错误实施,不少部门将经济建设中心曲解为“只管经济”,国民生产总值(GDP)至上成为不少领导的共同思想,而商家则相应地只考虑利润至上,道德遭到摈弃甚至嘲笑,食品、药品问题频发成为常事……[详细]

讥笑古人查毒技术落后 才是愚昧比较

针对唐代食品安全的说法,有人会认为,唐代根本没有现代的检测技术,因此根本谈不上食品是安全的。这是不科学的比较得出的错误结论,就等于让一个现代人与孔子拼知识层面广度,以否认孔子的历史地位。正确的做法是横向比较,而非跨越时代的纵向直接对比。

在唐代,官府能够制定出符合那个时代标准的法律,确保食品“无毒”,惩治制造有毒食品的商贩,能调节当时的饮食社会问题,就已算是完善法令。且当时没有如今的重金属、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更没有诸多添加剂,连盐也短缺,粗略的食品法规已经足够。嘲讽古代技术、法规落后,才真是愚昧判断……[详细]

《唐律疏议》有规定食品安全
推崇仁义道德有助食品安全
能管好本时代的法就是好法

人人归咎媒体 无不心怀“领导式”心态

媒体真造就了“过度恐慌”心态?不,现实是根本不够恐慌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繁被曝光的背景下,有些部门、官员、专家认为是媒体欠缺基本的科学常识和专业门槛,盲目传播,而民众科学知识匮乏的原因,甚至有些“理智的”报章也认为媒体夸大报道导致了“过度恐慌”。这跟某些官员宣称社会安定是因为媒体曝光负面新闻,堪称异曲同工。

媒体的监督功能必定存在夸大成分,中外都一致,然而,管理者更应该关注的是为何外国媒体的报道不会引发所谓“恐慌”,而国人却宁可相信不安全食品确实有之。因为真的存在问题食品,而且为数不少。而且,与其说读者恐慌,更多人其实在淡定自嘲“不把化学元素表吃一遍不敢说是中国人”……[详细]

用数据骗人:2%-3%的食品不合格多不多

食品行业协会宣称,国家监管部门每年市场监督和抽查数据显示,不合格食品大概占2%到3%。姑且不论这个2%-3%的数字是否准确,也抛开我国相关标准是否跟得上现实的问题不予考虑,就算2%-3%的数字为真,也值得忧虑,因为我国食品基数非常巨大。

数据是个很容易造假象的玩意儿:比如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单,但背后可能是100%的比率;又或是比率很低,但实际数目却是天文数字。譬如,我国2011年速冻米面产量346万吨,2%-3%的有问题就代表10万吨左右,绝对不是小数目。食品、药品本就应该是零容忍行业,不可以低比率作为挡箭牌……[详细]

任何人都害怕自己成为揭黑对象
立法立场问题令我国有法难实施

健康画中话

结   语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它们其实一直存在,问题曝光越多,越接近安全,这是必须明确的前提。但人们之所以传颂唐代政策,或者向往国外食品制度,不过是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与其批评媒体和民众过度恐慌,不如尽快采取实质性行动,用立法执行等方式调节食品行业。否则,因为食品问题导致出现国内部分洋奶粉价被曝为原产地4倍之类现象,叫“买单”的人们如何能淡定?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已有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责任编辑:陈韶鹏 廖颖瑶 监制:韩林涛 孙海峰 李悦 设计师:陈凯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