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患者不相信基层医院、大医院看病贵

2012-03-31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在家门口就能医好病,这是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和社区医院,却普遍存在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的状况,百姓只能往大城市的大医院跑。而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繁杂而昂贵,往往超过患者的基本需求。

  ③给“小病”、“大病”设个坎儿——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培养基层全科医生,把“小病”解决在基层,才能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谁不想在家门口就看好病?谁想跑老远去看病,还得折腾半天?

  一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首要的是体现均等性,满足人们最普遍最基本的需求。这种基本需求应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也就是说基层医疗机构就能提供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确需到治疗疑难重症的大医院就诊,可经由规范的转诊途径到大医院按需看病。然而,现实却是多数人都往大医院跑,中间缺了一个区分“大病”、“小病”的坎儿。少了这个坎儿,医疗服务结构的上层显得过于臃肿,甚至不堪承受。

  李秀明和孙艳华的无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它没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最普遍的基本的看病需求。

  为何会变成这样?饶克勤从基本医疗服务的特点分析。他说,基本医疗服务强调的是可及性,是指适宜人才(如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使用适宜技术、基本药物开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这里的“基本”是一个经济学、动态的过程,内涵随着疾病结构、经济发展的水平而改变。

  他说,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赤脚医生只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和一个药箱,卫生室常用药物不足30种,但应对常见的感冒、拉肚子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已经足够。现在,我国城市社区、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转变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大多需要终身治疗。但现实是,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技术手段不能适应这种疾病的快速变化,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只能往大医院跑。

  对此,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颇为认同。她说:“目前我们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已经满足不了大部分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需求,设备、药物都跟不上,很多人都跑到西宁市去看病。”

  优先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必须给“小病”、“大病”设个坎儿,区分病种病因,分门别类对症下药。这个坎儿的设计要靠制度来完善,让基层变得强大,使城乡医疗服务水平趋于一致,体现公平。

  基层医疗机构怎样变强大?饶克勤认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尤为重要。同时,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相互协作关系。开展远程医疗,基层把询问、检查的结果直接传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帮助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案,让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把患者留在基层。

  “目前大医院看小病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实际上是资源浪费。患者小病大看,花费了更多的钱,导致看病贵和更多不满意。”饶克勤说。

  饶克勤指出,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力度的关键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生,基层医生要有能力分辨“大病”、“小病”,并把“小病”解决在基层,把“大病”分流到大医院。要像培养大医院住院医师一样,培养基层全科医生,合格后创造条件让他们愿意服务基层的社区医疗机构、乡村诊所。同时,上级医院要主动与基层的医院保持良好的协作,起到“守门人”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强调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减少过度医疗服务给百姓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姚青)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