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依图医疗郑永升:人工智能医疗将重构医疗临床工作流

2017-12-27 09:19:5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现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差不多分为三个阶段,实际上也对应了医疗的三个阶段,第一是检测,AI可以帮助医生去进行检测,从而大大降低医生的基础工作时间,将精力放在第二个阶段,即诊断,AI在这个环节中一样可以辅助医生快速进行精准的诊断,在完成诊治后,即进入第三个阶段,病例上传成为病例大数据的一部分,并循环成前两个阶段所需要比对的图谱或标准。

  在人工医疗智能越来越火爆的当下,行业人士在欢庆鼓舞于AI带来的巨大可能性时,也产生了面对新生事物时肯定会出现的疑惑:“人工医疗智能究竟会给当下、未来的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好还是不好呢?”

  对于这样的行业疑惑,依图医疗副总裁郑永升在近期一次行业论坛期间,发表了他的见解,“本质上人工智能能够给医疗行业包括整个临床路径带来非常多的变化,未来我相信,医疗人工智能或者或者医学人工智能本质上最终会重构今天的临床工作流。”

  外行谈算法,内行谈数据标准,数据是AI的基础

依图医疗郑永升:人工智能医疗将重构医疗临床工作流

  据郑永升介绍,依图医疗最近正在和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开发骨龄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现在临床的问题,什么问题呢?比如看骨龄本质上就是对手骨X光的片子做诊断,是针对儿童内分泌领域一些生长发育的异常,矮小、或者是肥胖性早熟等疾病的重要的,可能切实唯一的一个诊断依据。而骨龄识别目前的方法就是图谱,也就是说很多块骨头对照,和实际患者拍出来X光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做对照,这件事情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它的诊断效率非常差。

  临床医生非常认真的情况下看大约看一个片子要15分钟,而他一天门诊几十个,15分钟,他是要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对着图谱,一共20块骨头,他要一块一块去对比,对比完填到计算机里算一个分数,得出最终的年龄来,这个效率非常的差。

  但其实这本质上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图像特征提取的事情,有样本、有测试数据或者要有拿来interest的数据做对照,是非常适合AI技术来做的事情。

  依图医疗现在能做到的是准确率,因为原来人工去对照图谱,医生自己也知道人的肉眼的特征,比对或提取他是有瓶颈的,他通常只肯把诊断准确率给到3个月或半年这个尺度上,他们对你说之后半年或者提前半年,他不会给你精确到月。

  而事实上,图谱本身是有能力到月的,只是你对照图谱的过程会有偏差,医生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会给3个月到半年的诊断,通常是这样。依图医疗这个系统可以做到在一两秒内完成一次检测,并且把诊断精度精确到一个月的尺度,一个月的精度上,这个事情其实还是比较常见和基础的工作。

  现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差不多分为三个阶段,实际上也对应了医疗的三个阶段,第一是检测,AI可以帮助医生去进行检测,从而大大降低医生的基础工作时间,将精力放在第二个阶段,即诊断,AI在这个环节中一样可以辅助医生快速进行精准的诊断,在完成诊治后,即进入第三个阶段,病例上传成为病例大数据的一部分,并循环成前两个阶段所需要比对的图谱或标准。

  至于为什么目前AI主要集中在影像和放射科,还有肿瘤治疗方面的问题,郑永升认为,今天之所以大家听到的更多是影像方面的应用,原因是基于两点,第一影像的数据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且历史数据比较容易积累,或者叫数据量相对比较大,很容易就起步或切入这个领域。第二,大家总觉得作为影像这样一个客观数据的处理是人工智能更合适的,这句话再往前说一句,实际上在临床科室产生应用,对技术团队的技术积累,包括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总结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你会发现只有很少的团队能够在做这方面的应用,本质上是这样,难度更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的“外行谈算法,内行谈数据标准”的由来。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空谈算法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疾病表象也千差万别,医学诊疗不是维修汽车,没有大数据支撑和比对,你怎么得出可靠、能辅助医生诊疗的算法?

  AI和医生的关系不存在替代与否,而是医生从始至终驾驭AI

  至于AI最终能不能取代医生本身诊治患者这个问题,郑永升认为至少在当下是肯定不可以替代医生的。这个不仅仅是科学的客观性,同时也是我们这些从业企业的产品发展核心方向——辅助医生。

  我们对现在的诊断或临床工具的定义都是辅助医生,这个产品的价值,或者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去替代医生,而是给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增加他的诊断信心,并替代掉他们今天临床上可能比较高频和重复的一些工作。其实我们谈这个话题,应该把人和他们做的事情分开,医生是一个角色,今天医生在临床上从事的或者需要配合的那些工作,并不等于是医生这个角色就应该配合的,你本质上替代掉或提升的是他们今天每天工作的效率,并不等于你取代了他这个人。医生大量的理论,更高阶研究research的这些工作可以去做,包括在临床上,很多复杂的决策,需要他们花更多时间去做。

  郑永升认为,AI取代医生这个问题有点像相对的伪命题。为什么呢?以医学的复杂程度,我们当前有资格去谈取代医生与否这样的话题吗?目前来看是不可能的,或者完全不存在这样的话题。

  第一,被取代的前提是它成熟,它成熟到有人能替代,这才叫取代,今天它整个医学,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根本就不成熟,有太多的问题没搞明白,这种状态下怎么去取代?你最多能把它已经搞明白的一部分的事情,或者一步一步的去学习。

  第二,对于产业,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今天核心的问题不是要去取代医生,本质上医疗服务它最终受众人群是患者,大家只有一个出发点,即最终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医疗的从业人员,就是这些医生他们的自身体验和舒适度,或者叫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各方面,工作满意度都得到提升,我觉得就足够了。

  如果一定要定性我们的团队对医生和AI之间的关系的话,应该叫驾驭,就是我们认为医生是驾驭AI的这样一个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驾驭。人类发展历史上出现过非常多的工具,这个工具的威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代工具都比前一代工具更强,但从来没因为新工具的出现,人就会被替代。其实每一个革命,比如说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刚开始很多人觉得是怪物,人都有过因为对它不确定性的恐惧而产生的想象。但事实证明从来没有真的发生过。

  AI在出现之后,一开始要做什么?答案是学习,学习人类,学习专家对疾病的定义和处理方式,然后回过头帮助专家处理基础工作并帮助基层医生快速吸收专家的经验。但就现在的医学进展而言,很多疾病人们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AI在这个时候就无法学到如何处理的经验,但也并不是说AI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它可以跟医生一起把答案找出来,再回来做一个基于这个答案、基于这个标准的工具。

  所以,对医生来说,AI既是学生,又是益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