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优护家CEO申林:用技术让健康触手可及

2017-07-14 17:33:3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有2.3亿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超过1亿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女陪伴。更糟糕的是,有4000万的老人出现了失能失智的状况,也就是出现偏瘫、失禁、记忆力衰退,甚至人格改变。如何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申林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开始,申林大概也没想到,做技术出身的他会涉足康复护理行业。

  2015年,申林还是阿里巴巴的一名员工,时任资深系统工程师和技术主管,负责Nova商家成长平台、天猫早知道等业务系统的开发。虽然此前他的项目经历已经非常丰富,不仅在多个国际软件设计大赛中崭露头角,也帮微软、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做过软件设计和平台搭建;但真正算起来,此时距他研究生毕业也不过才两年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资历并不算“深”的互联网“新人”,在2015年8月的时候决定创业,选的还是“互联网+康复护理”这么一个不太容易的领域。申林很快就从阿里巴巴、微软、金山云等一流互联网公司,以及北大医疗、慈铭体检等大型医疗护理机构网罗了一批技术人才和传统医疗人才,组建了优护家的创始团队。经过两年发展,如今优护家在康复护理领域已经扎下根来,并在业界首创“互联网+分级护理”模式,而其下的三大平台:优护助手、优护云和优护服务,不仅做面向B端(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商)的业务,也对C端的患者提供服务。

优护家CEO申林:用技术让健康触手可及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遂,是典型的少年得志的故事,事实却不尽如此。

  初心萌生的背后

  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申林坦承,自己可能有一点对医疗和康复护理的情结在。

  “其实从陪我父亲看病的那时候起,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如果以后我要做一件事情,一定是要跟科技、医疗相关的。”申林说。

  2009年,申林的父亲被诊断患上胃癌。此后的3年间,申林及其母亲陪伴其父跑遍了北上广的大的肿瘤医院,却还是无力回天。更让申林难以接受的是,一向健康的母亲居然在父亲之前突然离世。医生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只说是脑干出血。申林只能自己猜测,可能长期陪伴父亲看病所带来的身体劳累,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压垮了母亲。

  “我能帮助父亲寻找到更好的医疗资源,但是我却忽略了母亲的心力交瘁。”回忆起当时,申林有些默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决心要投身医疗。

  创业需要激情,但理性不可或缺

  然而,光有情怀是创不了业的,理科出身的申林更愿意把自己的创业之举称为是“一点冲动+一点情怀+基于市场的理性判断”的结果。

  “从“诊前-诊中-诊后”这整个医疗产业链来说,我和我的创始团队都认为‘诊后’这么大的市场还没有被挖掘。”申林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以上人口达1.5亿人,占10.8%。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亿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有数据预测,2014-2050年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从4.1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8%增至33%左右,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而早在2011年,民政部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就有提到,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蛋糕,入场抢夺者却并不多,这对创业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机会,但申林想做的远不止提供服务、抢占市场这么简单。

  “我们要做的是‘标准化’,不是服务的‘标准化’,而是服务体系的‘标准化’。”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申林解释,完整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应该包含评估、方案、计划、执行、质量监控等一整套流程。在日本、德国等康复护理产业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是以评估作为整个产业的核心。“评估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它可以串联起整个康复护理甚至之后的养老市场,没有评估,保险就介入不进来,之后就不可能会有大的发展。这是由体系决定的,并不是说服务做得好,保险就进来了。”

  技术带来改变,但实体探索也不是无意义

  那么,“标准化”从哪里来?只有实践出真知。2015年底,申林及其联合创始人拿出几百万启动资金,准备先从线下服务实体做起,希望通过具体的服务来抽象出整个系统的标准化方案和运营方案。

  “我们希望做成的是一家以技术驱动的公司,哪怕是做实体,我们要做的也是以技术驱动的实体,而不只是一个医疗实体。”技术出身的申林显然对技术非常执着,他坦承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极客思维——相信技术能改变世界。

  很快,申林就带领其团队在北京布局了两家社区型的康复护理站。为什么选择社区来做康复?申林说,从当前我国康复护理和养老市场的整体来看,优质的康复护理资源大多集中在院内,但其实大量的护理需求和养老需求都发生在社区和居家。“我们希望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让护理服务、养老服务更好地触及患者。”

  想法当然很好,但真正落地实现起来并不容易。申林笑称优护家在战略上采取了高位打法,却在低位市场上碰到了很多困难。其实,经营线下实体就像做买卖一样,不仅要拉得到客流,还得保证基本盈利。最让申林头疼的是,如何保证康复师不流失。“公司希望一次康复服务能够尽可能多地帮助客户解决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这些数据来完善研发团队所开发的评估模型,但很多康复师理解不到这个层面,还是希望像在其他公司一样派单多就挣钱多,这就是一个矛盾点。”

  好在困难虽重重,却并不是完全克服不了。申林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让员工自己发现所做事情的价值,二是利益释放,推动全员持股。现在北京的这两家社区康复站一年大概能做到总500万的营收,这让申林信心大增。一方面,他因此切切实实看到了养老护理的刚需。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这种线下实体,他发现“评估”的确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也确实可以做成一个基础设施。

  一切都是阶段性的,但每个阶段的战略都很清楚

  在采访过程中,申林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阶段性”,阶段性方案、阶段性思路、阶段性问题。按照他的说法,作为初创型企业,作为康复护理行业的新来者,优护家并不给自己设太多限制,只要符合当下的判断,只要力所能及,任何项目都可以尝试。他也相信,对于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言,有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靠时间的积累、数据的积累。

  申林把优护家的目标市场划分为了三块:基层医疗的信息化市场、基层医疗的运营赋能市场,以及大数据,对应地开发出了三条产品线——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线、运营线,以及数据和AI线。

  SaaS线以评估系统为核心,主要帮助医疗机构及厂商系统化、智能化管理护理数据,为打通院内院外的病患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运营线则从赋能的角度出发,重点做机构人员培训,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运用SaaS评估系统,实现康复护理的标准化,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

  数据和AI线目前尚在计划之中,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申林强调,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数据本身就是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点;而随着SaaS评估系统在基层医疗的铺开,用户健康数据不断累积,这条线的开启必将给优护家带来新的盈利点。

  什么是“老有所依”?

  康复护理和养老,从商业的角度看是产业,但其实也是一种观念,蕴含了我们对疾病的态度,对衰老的态度。

  没能让父亲最后的时光过得舒服一点,不那么痛苦一点,是申林心里最大的遗憾。

  “其实我觉得到了(父亲胃癌)中后期,我应该更多的给他亲人的关怀和安慰,而不是给他治疗。”回忆过往,申林称当时的自己还是“不够成熟”、“不够理智”、“不够坚定”。活着固然很重要,但有尊严、有质量地活着更重要。

  我国有2.3亿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超过1亿的老人身边没有子女陪伴。更糟糕的是,有4000万的老人出现了失能失智的状况,也就是出现偏瘫、失禁、记忆力衰退,甚至人格改变。如何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有尊严、有质量的生活,是申林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老有所依,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希望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改变,能让一部分老人从医疗生存的状态转变到生活的状态,再到晚年有所依靠。”申林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