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熊胆汁危机勾勒原料供应链断层风险

2012-02-28医药经济报马飞

核心提示:由于熊胆粉在中医治疗中用途广泛,目前我国熊胆等动物药材资源匮乏,走人工饲养道路还是寻找新的替代品,已然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选择。

  目前,人工熊胆项目已进入审评阶段,一旦通过审批,将正式批产进入市场。“人工熊胆是按照优质熊胆标准研制,而且质量可控,而天然熊胆从状态不一的熊身上抽取胆汁,在抽取胆汁的过程中也面临多种被污染的可能。而且进口的熊去胆酸也已在中国销售。”张小海直言,研究表明,人工熊胆在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与天然熊胆相似的疗效,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

  但事实上,人工熊胆并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熊胆。在座谈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论证了此观点。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周超凡直言不讳:“目前,熊胆汁在临床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对冠心病肺炎、痛症、保肝降糖和预防肿瘤等有独特的疗效。虽然熊去氧胆酸目前已有德国、意大利的合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目前来说,天然熊胆是不可被完全替代的。”在他看来,人工熊胆的主要成分为牛黄熊去氧胆酸钠等,在种类数量上与天然熊胆相似,含量接近,但一些单一成分的代替品,需要临床循证依据。

  周荣汉补充说,虽说目前治疗肝炎可用金银花和蒲公英替代入药,但功效还不及熊胆,而且有机物的中间合成或寻找相近动物的胆汁来取代,氨基酸等成分仍没找到。“没有完全的人工替代品,就意味着现阶段仍须采用‘活熊取胆汁’的方式来解决熊胆的原料供应问题。”

  对于这场越演越烈的拉锯战,有专家建议,可否探索找到更合理的取胆途径或合适的替代品,或是用更加先进的药物来治疗相应的病症。“通过法律手段严打珍稀药用资源的滥用。同时,企业也要承诺逐步采用人工熊胆替代产品,从技术上寻求最佳的替代产品,实现企业转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些从技术上讲也具有可行性。”周荣汉说。

(责任编辑:姚青)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