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取消以药补医需下政策“复方药”

2012-02-25经济参考报

核心提示: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贵,新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结束了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历史。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取消“以药补医”迫在眉睫。

  第一味:“补药”——完善价格体系,弥补政策亏损。郑小华说,目前,我国“重药轻医”价格体系仍未根本改变,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导致医院收入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或者医疗检查等。在国外,医药分开,医务人员收入高,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上,因此,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当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收费水平。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价格体系一直没有理顺,目前公立医院有许多项目属于政策性亏损项目,像“先天心室修补术”,许多医院算上医疗服务成本后,按国家定价,都属于亏本经营,这导致许多医院为弥补损失,让病人反复做一些有高额利润的检查项目。因此,转变“以药养医”机制,也急需明确政策性亏损项目的补偿标准和依据。

  第二味:“猛药”——完善支付制度,创新“医保补偿”。赵聪说,目前我国医疗收费方式主要是按项目收费,这种收费方式比较清晰、容易核算,但可能刺激过度医疗。国外目前主要存在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但也都利弊参半“最近,成都市也试点10种病的单病种付费,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将二、三级医院的收费统一,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例如三级医院成本高一些,还承担着一些培训其他医院人员的任务。”

  他认为,无论支付体系如何调整和完善,关键还在于降低老百姓的负担,因此创新“医保补偿”这一方式值得推荐。四川省在基层政府办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时,曾创新医保补偿方式,实施“四费合一”,将挂号费、诊察费、注射费、药事服务等统一为10元,并全部由新农合报销。此举不仅弥补了医院药品收入减少的部分,更实现了老百姓就医负担降低。

  第三味:“辅药”——医院增质提效方能实现“兜底”。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发展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增质提效“当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三低两不足’的问题:服务质量低下,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效率低下,竞争力不足和保障力不足。这才是困扰公立医院发展最大的问题,而并非简单的‘以药养医’这一制度瓶颈。”成都市医管局局长娄进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说,尽管华西医院是三甲医院,而且主要治疗疑难危重病人,但从西南地区就医人群的经济条件和华西医院医疗效果来看,800多种药品足以支持医院的运转,关键是如何提高医疗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药品收入。

(责任编辑:姚青)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