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北京官方认证养生专家选择标准被指一刀切

2011-09-07中国经济周刊

核心提示:在入选的“官方养生专家”中,中医医师近50名,数量最多。而实际上,“中医的药理、技术和考评标准一直都有争议,制定评选标准和设定门槛也比较难。”

  加不加“V”都烦恼

  就入选的人员名单而言,业内外都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毕竟这一批有着“高学历加高职称”的“加强连”足以让任何人信服。但至于没有入选的专家们,争议却是颇多。

  首先就是认证标准的问题,就律师、会计等成熟的资格考试而言,其考核内容和达标门槛都是清晰明确的,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养生专家,目前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

  于是,为谨慎选择,市遴选办设置了三大前提条件:就职或曾就职于“北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按照此标准,在入选的“官方养生专家”中,中医医师近50名,数量最多。而实际上,“中医的药理、技术和考评标准一直都有争议,制定评选标准和设定门槛也比较难。”李春良认为,中医是一项强调经验积累的民间意味浓厚的学科,很多民间知名的老中医未能入选是一大遗憾。

  著名的中医老字号——孔医堂的董事长、名医孔伯华的后人孔令谦就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官方养生专家”的出炉本是一件好事,有利于规范当前混乱的养生市场,但是,将民营医院全部拒之门外未免过于“一刀切”,是一大遗憾。

  未入选的遗憾万分,入选的也并非全都欢喜。查看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可以发现,入选专家多为各医院热门科室的热门专家,他们一般每周只坐诊一天,他们的“专家号”千金难求,甚至有病人家属为了得到他们的诊断而在医院排队数周。例如:友谊医院肝病中心的贾继东、北京安贞医院的洪昭光、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胡大一、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的曾光、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林江涛、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病科的杨甫德、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王拥军等。

  “很多入选专家都是身兼数职。他们是号源抢手的专家医师,有大量的出诊任务。他们还是带着硕士博士,有科研任务的导师,有学术任务。同时,他们还担任着行政管理的职务,是各大医院、科室的领导。哪里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科普教育?”李春良透露说,在“包装”培训期间,就有个别医师私下沟通,谈及并不乐于“再兼一职”。

  “一是这些专家无暇顾及,很多也不愿意上电视讲授基础知识,更愿意埋头做高精专的技术科研。另外,这些优秀的专家做科普教育不是资源浪费吗?他们应该得到更充分的支持和应用,攻坚破难。”李春良认为,科普教育工作可以让拥有医师资格证的人员担任,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级别”。

  “我反对这种观点。”杨甫德认为,大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出诊、治疗的重要性。“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理念:重在预防。做好科普和预防工作会大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但他也表示,必须合理地安排时间,不影响其他工作。“例如在精神类疾病方面,有专家十余名,这些专家应该是循环轮流的,可能具体到某位专家身上,一年也只需服务几次,不会让大家都放下手头的工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做科普教育。”

  “加V”只是个导向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官网披露的信息,首批“V”字专家们将“持证上岗”,并在“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与安排下,参与在京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健康科普传播工作”。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没有获准“V”字的专家们都不具备科普资质呢?

  经常收看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健康大智慧》、《健康北京》等健康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一定熟知曲黎敏、程凯、赵之心等专家的名字,他们不仅经常出现在电视中,还有各自的著作和影音制品,在健康养生领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意外的是,这些名字都没有出现在“V”字团队中。

  对此,赵春惠解释说,入选的养生专家并非以媒体出现的频率为依据,这些“脸熟”的专家可能没有提出相应的认证申请,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不是专家。此外,虽然按照规定,官方认证的专家将优先推荐在卫生局和媒体合作的养生科普栏目中“出镜”,但不意味着所有“出镜”的养生专家都强制要求“持证上岗”。“今后,卫生部门还将根据市民需求,对专家数量进行适时增补,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官方认证专家。”

  虽然,“V”字团队称得上是精英汇聚,但是,面对已经“名家辈出”、遍地开花的养生市场,“V”字团队的影响力又有多大呢?

  就此,《中国经济周刊》联系了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曦沦,他认为,品牌认知度是由知名度、联想度、美誉度三个维度构成的。像曲黎敏、程凯、赵之心等“成名”专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品牌效应,获得了知名度。而“官方认证”强化了美誉度,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知名度不高,也未必比其他“成名”的养生专家拥有更多的客户。

  “打造知名度是需要成本的,包括时间成本、财务成本等。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已经‘成名’的专家的认知,还是具有挑战性的。”杨曦沦说。

  8月22日,记者致电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负责人员称他们已经看到了专家的名单,但目前已经完成录制的《养生堂》节目还可以播出大约半个月的时间。“至于是否调换节目嘉宾,要等到和名单进行对比之后,才能定夺。”

  针对这种情况,赵春惠解释说:“卫生局每年都要与媒体合作,进行大量的科普宣传,这些栏目会请专家库中的人来宣讲。至于媒体自己举办的养生节目,选择什么样的医疗专家,卫生部门并无权干涉。”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