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镇江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医疗”、互动双赢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有所缓解。
“双向转诊”带来双赢。以健康路社区为例,去年门诊量增加了22.7%,其中慢性病门诊量增加了41.3%,而住院手术量下降了14.7%。“过去我们一年接生800个孩子,现在只有300个,那500个我们主动转到大医院产科,少担风险,人家大医院也能医疗平衡。”王炜说。
去年,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两大医疗集团上转患者3678人,而集团医院则向社区下转患者1749人。去年以来,已有639名全科医生到社区坐堂问诊。
改进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防止大医院过度医疗,破解“看病贵”坚持制度创新,复制就不难
社区就诊便宜了,那么如何防止到大医院就诊“挨宰”?退休的朱老师就曾遭遇过医院的“暗算”:刷医保卡挂号后,总能发现挂号单右上角有一到两个墨点,细心的他悄悄问“内部熟人”才揭开谜底一个点代表卡里有1000元钱,两个点则代表2000元,门诊医生便根据“暗记”,开出相应价值的药品或检查项目,将卡内医保金掏空。
“这就是过去按‘就诊次数’给医院补助医疗保险基金的弊端,即患者就诊次数越多,医院拿到的补助越多,所以,医院不放过每一次开‘大处方’的机会。让患者、准确说是让保命救命的医疗保险基金为医院的过度医疗埋单,这样看病,怎能不贵?”镇江市医疗保险局长陈新中痛心疾首。
镇江改了以“就诊人头”指标为核心,建立以“总额预算”为基础的复合式结算办法,医保基金按一套指标考核后一揽子支付,包括均次费用、人头人次比、门诊和住院工作量、药品比例等。“不管你到医院看一次病或十次病,拨给医院的医保人头费是固定的,逼着医院要精打细算开处方,否则,超支你医院贴。”陈新中说。
新医改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认为,“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是决定我国新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镇江这方面的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对遏制医院方诱导过度消费、减轻医保和患者负担,有示范价值。”
去年,镇江全市公立医院向社会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药品占医疗费比例39.3%、门诊均次费用136.6元、住院均次费用9747元,均为全省最低。
刚刚结束在镇江十天医改调研的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黄二丹认为:“镇江用集团化推进医疗资源深层整合,引导患者就诊分流,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症变得不再突出,对于促进我国医疗体系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下一步,要在完善集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内部竞争性融合、提高医院活力和效率、优化医保竞争性支付等方面,继续探索推进。”
“要我看,照猫画虎复制一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改革走稳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和回头路。”搞了十多年医改的林枫深有感触地说。
(责任编辑: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