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全球医药产业面临改革 跨国研发团队对华迫降

2011-05-19医药经济报

核心提示:全球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转折和改革的时代,支柱品牌药物专利的到期、新药开发难度的加大,使跨国药企产品线出现严重青黄不接问题,经营模式面临变革。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医院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

  “全球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转折和改革的时代,支柱品牌药物专利的到期、新药开发难度的加大,使跨国药企产品线出现严重青黄不接问题,经营模式面临变革。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医院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Frost & Sullivan公司医疗部门行业首席咨询师黄东临认为,医疗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各国政府纷纷以医疗改革方式来提升本国医疗服务效率和能力,并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全球医药行业发展到新变革时代,现在正是中国捕捉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机遇的大好时机。

  中国独占最顶层

  IMS预测,目前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的中国药品销售额将在2011年增长25%以上,超过500亿美元。与此同时,17个新兴市场国家药品销售额预计在2011年将以15%~17%的速度增长,达1700亿~1800亿美元。报告按照市场价值增长的递减秩序,将这些国家分为3个层次,中国独自占据了最顶层。

  黄东临认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大型跨国公司一直沿用一种“重磅炸弹”模式来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高收益。然而,当它们面临大量“重磅炸弹”产品专利到期的局面时,需要重新拟定新的发展战略,以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中国将位于全球处方药销售市场的第3位,约850亿美元。”黄东临相信,产品线的不断老化迫使跨国药企调整经营战略,从而为中国孕育大量的新合作机会。

  本身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医药市场之一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原料药供应中心。随着GMP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研发外包服务的竞争力亦日趋增强。同时,中国与印度作为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医药产业链更为完整,依托着大批的人力资源和临床资源,以及国内完善的产业基础,将有望成为新兴国家的领导者,进军全球市场的广泛合作和发展。

  “中国本身就是重要的新兴国家市场,由此可以强化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为部分国外品牌产品提供良好的商业渠道和销售外包服务。”黄东临分析指出,从仿制药上看,品牌药专利到期能进一步促进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国GMP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将加强可能性,和其它境外企业合作以提供相关仿制药产品;从生物制药和专科用药上看,中国生物制药技术快速发展,有望参与到生物的考核开发的外包研究之中,中国具有广泛的病人资源和优秀的医生团队,是生物药物开发的理想临床基地;在生物仿制药方面,中国亦已经具有一定领先性。

  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在促进产业合作的同时也增大了医药外包的需求。

  在新兴市场国家内组织临床的性价比更高,由此触动了更多的临床研究外包出现,进一步导致北美和欧洲进行的临床研究比例逐步下降。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未来,中国CRO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3%,高于全球17%的平均水平。中国政府对国内医药外包采取了积极鼓励政策,加之跨国药企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刺激中国CRO市场成长。

  “我国企业研发基础薄弱,产学研贸彼此割裂,医药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许铭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制药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促进更多合作研发的出现,国际医药分工转移有望使中国拥有更多的后发优势。

(责任编辑:姚青)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