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完善配套政策,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2011-04-02靳少泽

核心提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提高群众获得基本药物的可及性、维护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权益。最近,包括笔者在内的5名来自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本科学生,利用假期深入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局等部门和石家庄市长安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调查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就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从调研情况看,两年来,河北省各地经过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基本药物品种。2.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河北省基本药物中标价格比该省以前乡镇卫生院实际零售价格平均降低19%,比国家零售指导价平均降低46%。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方式也在逐步改善——2010年7~9月,河北省3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24万余人次,较2009年同期增长30%左右;医疗服务收入620余万元,较2009年同期下降25%左右;月次均门急诊费用和月次均门急诊药品费用分别为80余元和60余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约20%和17%;月次均住院费用及月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为880余元和660余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2%和10%。

  然而,毕竟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时间不久,其在推进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从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县级财政压力巨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河北省有关部门对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等所需的政府投入进行了初步测算。在首批(30%)试点县(市、区)中,按照服务人口、机构规模大小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每年需政府补助资金从1000万元到2000万元不等。如此巨额资金对于绝大部分县的县级财政来说难以承受,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地区政府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资金不能及时足额补助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编和聘用工作进展较慢。核岗定编、绩效工资等相关工作仍处于低水平,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村卫生室受到较大冲击。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村卫生室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了解,村卫生室在为农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几乎不收取任何诊疗费用,其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药品销售。据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村医反映,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该县一般村医年收入近2万元,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直接到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逐步增加,到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相应减少,致使村医收入不同程度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政府对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并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行政村卫生室,按本村户籍人口每人每年给予4元补助”。同时提出,对于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服务人口在1000名以上的村卫生室,每增加500~1000名服务人口应增加1名乡村医生。但是,据此测算,如果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那么村卫生室的收入将全部来自政府补助,对每名村医而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与以前相比大幅下降,势必严重影响村医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网底的稳定。

  鉴于此,笔者建议:尽快出台相应财政补助具体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明确省、市、县对基层医改补助的筹资渠道,按照优先保障、分级负担、区别对待的原则,优先保障实行药品“零差率”和绩效工资的补助资金,尽快明确各级财政承担比例,适当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定岗工作进度,尽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编定岗工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改革,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对村卫生室的补助,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有效运转。

(责任编辑:姚青)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