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观察 > 正文

药品“降价死”重现 价格调整亟需群众来监督

2011-04-12

核心提示:近年药品降价频繁,但“降价死”现象每次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很多便宜药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上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然而“降价令”实施一个星期以来,山东部分药店几乎难寻降价药。

  据统计,此次发改委降低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已是近年来的第27次,可以说是权威部门宣布降价次数最多的系列。但是所不同的是,其它商品一降价立马就见效,唯独药品降价,要么“一降就死”,要么“不降反升”,前26次没有跳出这一怪圈,现今又一次重演。

  药品从生产到销售要经过多个环节,每一道环节都得付出一定成本,随之必然收取一定费用,药品定的价格低,生产厂家利润就要降低,与药品挨得上边的部门利益就要减少,在这样一种语境下,药品生产者必然选择生产高利润药品。纵然有药厂循规蹈矩,但经销和使用部门因降价药品获利少,自然没有积极性,他们不进货,药厂即使想生产,也销路不畅,不死也得死。

  近年药品降价频繁,但“降价死”现象每次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很多便宜药从市场上销声匿迹。据统计,仅2010年就有50多种药品因为降价而消失。前面这么多次降价,反复出现这些问题,说明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很少见有人因药品“降价死”而受到处罚。其实,下达“降价令”,药品有没有降价,降价药品还有没有售,并非发现不了,只要到药房走走就能知晓。更有效的方法是建立举报渠道,让公众来监督。由此可见,“降价令”如果只降不管,除了饱福不会带来真实惠。如果,“降价死”这种屡屡发生、而且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那些医疗内部的“得回扣”“收红包”现象怎能杜绝?

(责任编辑:姚青)

热点资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39健康网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0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简介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问题反馈